基本信息
繁体
甀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8
统一码
7500
仓颉
HMMVN
郑码
MEYS
四角号码
21117
电码
8781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TGAN
注音
ㄓㄨㄟ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甀
zhuì
古时坛子一类的瓦器:“抱甀而汲。”
笔画数:12;
部首:瓦;
笔顺编号:312122111554
zhuì
古时坛子一类的瓦器:“抱甀而汲。”
笔画数:12;
部首:瓦;
笔顺编号:312122111554
英语翻译
jar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鬌 | 直垂 | 澄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支B | 止 | drye/dwe | ɖʰĭwe |
百度释义
-
古时坛子一类的瓦器:“抱~而汲。”
康熙字典
甀【午集上】【瓦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小口罌也。《淮南子·氾論訓》抱甀而汲。《註》今兗州曰小武爲甀,幽州曰瓦。《揚子·方言》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甖,其通語也。《博雅》甀甁也。
又地名。《史記·黥布傳》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甀。《註》正義曰:甀,音遂瑞反。蘄,沛郡蘄城。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義同。《列子·湯問篇》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壷領,狀若甔甀。《釋文》甀,音垂。
又《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音錘。
又《集韻》《韻會》傳追切《正韻》直追切,音椎。義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