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ō,wō [guo,wo]
部首 氵部(氵部)
笔画 14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氵部(氵部),总笔画14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1
统一码 6FC4
仓颉 EYBB
郑码 VLW
四角号码 37132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IMNP
注音 ㄍㄨㄛ,ㄨㄛ,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guō ]

1。古同“涡”,水名。

2。姓。

[ wō ]

水流回旋:“江曲~山下”。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qua/uaʔuɑ

百度释义

[ guō ]

1. 古同“涡”,水名。

2. 姓。

[ wō ]

1. 水流回旋:“江曲濄山下”。

康熙字典

濄【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禾切,音戈。水名。《說文》水受淮陽扶溝浪蕩渠,東入淮。

《廣韻》烏禾切,音倭。義同。一曰水回也。《集韻》或作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濄【卷十一】【水部】

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从水過聲。古禾切

说文解字注

(濄)濄水。受淮陽扶溝浪湯渠。東入淮。湯韵會作蕩。前志作狼湯。師古上音浪、下音徒浪反。水經注作蒗𦿆渠。集韵作蒗蕩渠。皆音同字異耳。淮陽國扶溝、見前志。淮陽國、孝明帝更名陳國。而扶溝改屬陳畱置。扶樂縣、屬陳國。今河南開封府扶溝縣、漢縣地也。前志扶溝下曰。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沛郡向入淮。過郡三。行千里。水經曰。淮水、又東過當塗縣北。濄水從西北來注之。又曰。陰溝水、出河南陽武縣蒗𦿆渠。東南至沛爲濄水。又東南至下邳淮陵縣入於淮。酈云。淮水於荆山北。濄水東南注之。注言下邳淮陵入淮。誤矣按淮水篇酈注曰。淮水逕當塗縣故城北。又東北。又北、沙水注之。經所謂蒗𦿆渠也。於荆山北。濄水東南注之。據酈所云、是渠水濄水以次入淮也。今渦水在安徽鳳陽府懷遠縣入淮。其上流詳見水道提綱等書。非漢志、說文、水經舊迹矣。从水。過聲。古禾切。十七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