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潬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2
统一码
6F6C
仓颉
ERRJ
郑码
VJKE
四角号码
36156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IKKF
注音
ㄊㄢ,ㄕㄢ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古同“滩”,水中沙堆。
-
〔涴(wǎn)~〕又作“蜿蜒”,(水流)宛延曲折。
英语翻译
a rapid; a sand-bank; a foreshore
方言集汇
◎ 粤语:si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n1 tan3 [梅县腔] tan1 [台湾四县腔] tan1 tan3 [客英字典] ta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n1 tan3 [梅县腔] tan1 [台湾四县腔] tan1 tan3 [客英字典] tan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但 | 徒旱 | 定 | 寒 | 上聲 | 旱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danx/daan | dʰɑn |
百度释义
-
1. 古同“滩”,水中沙堆。
-
1. 〔涴(wǎn)潬〕又作“蜿蜒”,(水流)宛延曲折。
康熙字典
潬【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但。沙渚也。《爾雅·釋水》潬沙出。《註》今江東呼水中沙堆爲潬。
又地名。《地理通釋》河陽縣有三城,其中潬城東魏築。
又《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水相薄也。《司馬相如·上林賦》宛潬膠盭。《註》宛潬,展轉也。
又《文心雕龍·封禪篇》潬潬噅噅,萬物盡化,言至德所被也。
又《集韻》他干切,音攤。義同。通作灘。《金石文》秦蜀守李冰官堰云:深淘潬,䔐包
。《註》潬,古灘字。註詳十九畫。䔐字从氵从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