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è,shà [se,sha]
部首 --
笔画 14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总笔画14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0
统一码 6B70
仓颉 SIYMM
郑码 YDII
四角号码 17111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VYVH
注音 ㄙㄜˋ,ㄕㄚ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sè ]

古同“涩”。

[ shà ]

古代出殡时的棺饰:“周人之葬墙置~。”

英语翻译

(Cant.) 歰氣 to argue, wrangle, disa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p3
◎ 客家话:[陆丰腔] sep7 [梅县腔] sep7 [海陆丰腔] sep7 [客英字典] sep7 [台湾四县腔] sep7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色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srip/shypʃĭĕp

百度释义

[ sè ]

1. 古同“涩”。

[ shà ]

1. 古代出殡时的棺饰:“周人之葬墙置歰。”

康熙字典

歰【辰集下】【止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色立切《集韻》色入切,𠀤音濇。《說文》不滑也。《玉篇》難轉也。

《博雅》歰,吃也。《揚子·方言》𧬯極,吃也。楚語也。或謂之軋,或謂之歰。《郭註》語歰難也。

《六書故》水涸行艱謂之歰,味苦歰亦謂之歰。

《集韻》色甲切,音箑。與翣同。棺羽飾也。《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翣柳作接橮。鄭司農云:接讀爲歰,橮讀爲柳,皆棺飾。檀弓曰:周人牆置翣。《春秋傳》曰四歰不蹕。今《左傳》歰作翣。《說文》从四止。《徐鉉曰》四皆止,故爲歰。當作歰。經典作歰。《集韻》或作澀、𣥒、澁。詳水部澀字註。歰从二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歰【卷二】【止部】

不滑也。从四止。色立切〖注〗《字彙補》:歮與澀同。文十四重一

说文解字注

(歰)不滑也。从四止。色立切。七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