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ú,wū [yu,wu]
部首 木部(木部)
笔画 7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木部(木部),总笔画7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3
统一码 6745
仓颉 DMD
郑码 FAD
四角号码 41940
电码 8543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SGFH
注音 ㄩˊ,ㄨ,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yú ]

1。浴盆。

2。盛浆汤等的器皿。

[ wū ]

〔焚~〕牵制,如“秦得烧掇焚~君之国。”

英语翻译

tub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1 [梅县腔] j2 [海陆丰腔] ri1 [客英字典] ji2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ĭuyo/hiu

百度释义

[ yú ]

1. 浴盆。

2. 盛浆汤等的器皿。

[ wū ]

1. 〔焚杅〕牵制,如“秦得烧掇杅杅君之国。”

康熙字典

杅【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𠀤音于。《公羊傳·宣十二年》杅不穿,皮不蠹,則不出於四方。《何休註》杅,飮水器。

《類篇》浴器。《禮·玉藻·正義》浴時入杅,浴竟出杅。

《儀禮·旣夕註》杅亦作桙,盛湯漿盤也。《荀子·君道篇》槃圓而水圓,杅方而水方。

杅杅猶于于,自足貌。《荀子·儒效篇》杅杅富人,豈不貧而富哉。

大杅,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黑水出焉,西流於大杅。

地名。《前漢·武帝紀》遣因杅將軍公孫敖,築受降城。《註》因杅,匈奴地名。

《集韻》王遇切,音芋。義同。

《史記·秦本紀》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註》一孤切,音烏。○按古文杅同杇,今分。

相关成语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