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zhi]
部首 扌部(扌部)
笔画 17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扌部(扌部),总笔画17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4
统一码 64F2
仓颉 QTKL
郑码 DUGY
四角号码 57027
电码 2367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RUSB
注音 ㄓ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zhì
见“掷”。

笔画数:17;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43125351113452

英语翻译

throw (down), hurl, cast, f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t7 [宝安腔] cit7 [梅县腔] chit7 [陆丰腔] tia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cid6 [台湾四县腔] tsiit7 [东莞腔] wang3 [海陆丰腔] chit7
◎ 潮州话:dan6 sêg4(tăⁿ sek)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炙昔開入聲開口三等driek/diekɖʰĭɛk

百度释义

见“掷”。

康熙字典

擲【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隻切,音躑。讀若呈入聲。投也,振也。《增韻》拋也,掉也。與擿同。《晉書·孫綽傳》嘗作天台山賦,以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杜牧·阿房宮賦》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弃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擿【卷十二】【手部】

搔也。从手適聲。一曰投也。直隻切

说文解字注

(擿)搔也。此義音剔。詩。象之揥也。傳曰。揥所以摘髮也。釋文云。揥勑帝反。摘他狄反。本又作擿。非也。擿音直戟反。按以許說繩之、則作擿爲是。擿正音他狄反也。以象骨搔首。因以爲飾。名之曰揥。故云所以擿髮。卽後人玉導、玉搔頭之類也。廣韵十二霽曰。揥者、揥枝整髮釵。許書無揥。从手。適聲。讀如剔。十六部。一曰投也。與上文投者擿也爲轉注。此義音直隻切。今字作擲。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許書無擲。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