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扑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2
统一码
64B2
仓颉
QTCO
郑码
DKUG
四角号码
52085
电码
2333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ROGY
注音
ㄆㄨ,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撲
pū
见“扑”。
笔画数:15;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224314311134
pū
见“扑”。
笔画数:15;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224314311134
英语翻译
pound, beat, strike; attack
方言集汇
◎ 粤语:pok3
◎ 客家话:[梅县腔] pok7 [海陆丰腔] puk7 pu1 pok7 [客英字典] pok7 puk7 [陆丰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5 [宝安腔] pok7 puk7 [沙头角腔] puk8 [台湾四县腔] puk7 pu1 pok7
◎ 客家话:[梅县腔] pok7 [海陆丰腔] puk7 pu1 pok7 [客英字典] pok7 puk7 [陆丰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5 [宝安腔] pok7 puk7 [沙头角腔] puk8 [台湾四县腔] puk7 pu1 pok7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扑 | 普木 | 滂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phuk | pʰuk |
百度释义
-
见“扑”。
康熙字典
撲【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說文》挨也。《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與攴同。小擊也。《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撲【卷十二】【手部】
挨也。从手菐聲。蒲角切
说文解字注
(撲)挨也。撲與扑㯷、義皆別。今人溷之。廣韵一屋云。拂箸。今義也。从手。聲。蒲角切。廣韵普木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