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ōu,zǒu [chou,zou]
部首 扌部(扌部)
笔画 13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扌部(扌部),总笔画13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0
统一码 640A
仓颉 QPUU
郑码 DRRZ
四角号码 57027
电码 2296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RQBT
注音 ㄔㄡ,ㄗㄡˇ,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动〉

  1. 用五指拨弄。如:搊弹;搊琵琶;搊弹家(唐代学习弹唱的宫女)

  2. 用手指(或带齿的东西)在物体上划过

    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搊绒,用梳栉搊下,打线织帛。——《天工开物》

  3. 〈方〉∶搀扶。如:搊扶(搀扶)

  4. 〈方〉∶从器具的一端或一侧用力使它翻倒。如:把箱子搊过来

  5. 〈方〉搀扶

    宝宝摔倒了,妈妈赶忙把他搊起来

  6. 迎合,凑合。如:搊趣(凑趣);搊搊(逗趣,凑合趣味)

〈形〉

  1. 固执。如:搊搜(搊扎。卤莽;顽固);搊搊搜搜(精神抖擞)

详细解释

动词

(1) 用五指拨弄。如:搊弹;搊琵琶;搊弹家(唐代学习 弹唱的宫女)。

(2) 用手指(或带齿的东西)在物体上划过。

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搊绒,用梳栉搊下,打线织帛。——《天工开物》

(3) 〈方〉搀扶 。如:搊扶(搀扶)。

(4) 〈方〉从器具的一端或一侧用力使它翻倒 。如:把箱子搊过来。

(5) 〈方〉搀扶。

宝宝摔倒了,妈妈赶忙把他搊起来。

(6) 迎合,凑合 。如:搊趣(凑趣);搊搊(逗趣,凑合趣味)

〈形〉

固执 。如:搊搜(搊扎。卤莽;顽固);搊搊搜搜(精神抖擞)。

英语翻译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eu1 [台湾四县腔] ceu1 [梅县腔] ceu1 [海陆丰腔] ceu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莊俱平聲合口三等cryo/truʧĭu

百度释义

[ chōu ]

1. 弹拨:搊筝。搊琵琶。

2. 束紧:搊腰带。

3. 方言,扶:把爷爷搊起来吃药。

4. 方言,手扶住或一端用力向上使物体立起或翻倒:把倒的凳子搊起来。把石头搊下山坡。

[ zǒu ]

1. 执持。

2. 一种扇子的名称,即摺叠扇。

康熙字典

搊【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楚鳩切《集韻》《韻會》初尤切《正韻》楚蒐切,𠀤音篘。《博雅》拘也。《六書故》五指摳㩜也。《廣韻》手搊也。《唐書·禮樂志》五弦如琵琶而小,舊以木撥彈,樂工裴神符初以手彈,後人習爲搊琵琶。《又》西涼伎高麗伎有搊箏。

《唐韻》《集韻》𠀤側九切,篘上聲。持也。或作𢫧

扇別名。

莊俱切,音。解也。俗作𢬆,非。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