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yang]
部首 扌部(扌部)
笔画 12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扌部(扌部),总笔画12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63DA
仓颉 QAMH
郑码 DKRO
四角号码 56027
电码 2254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RJGR
注音 ㄧㄤ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yáng
见“扬”。

笔画数:12;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251113533

英语翻译

scatter, spread;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tit8 [东莞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yong3 [沙头角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angjĭaŋ

百度释义

见“扬”。

康熙字典

揚【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敭𠭲《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爾雅·釋詁》𢋐揚,續也。

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姓。《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宋揚避舉,明揚光休。通作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揚【卷十二】【手部】

飛舉也。从手昜聲。𢾙,古文。與章切〖注〗𠭲、敭,亦古文揚。

说文解字注

(揚)飛舉也。从手。昜聲。與章切。十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