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起名工具
五行分析
根据捶的五行属性金,推荐搭配: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动〉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捶,以杖击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拳打。如:捶背;捶殴(殴打);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舂;捣。如:捶骨沥髓(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刮民财)
同“锤”。锻,锻炼。如:捶钩(锻打带钩);捶句(锤炼文句)
〈名〉
马杖。通“箠”
檄以马捶。——《庄子·至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捶马衔走。——《公羊传·定公八年》何注
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捶策(扬鞭击马)
棍棒。如:捶表(即邮表。指立于边界邮舍旁的木制标志)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2) 同本义
捶,以杖击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
(3) 又如:捶鼓;捶衣裳;捶楚(用杖或板拷打)
(4) 拳打 。如:捶背;捶殴(殴打);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5) 舂;捣 。如:捶骨沥髓(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刮民财)
(6) 同“锤”。锻,锻炼 。如:捶钩(锻打带钩);捶句(锤炼文句)
名词
(1) 马杖。通“箠”
檄以马捶。——《庄子·至乐》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捶马衔走。——《公羊传·定公八年》何注
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捶策(扬鞭击马)
(3) 棍棒 。如:捶表(即邮表。指立于边界邮舍旁的木制标志)
英语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2 zui3 [客语拼音字汇] cui2 [宝安腔] cui2 [客英字典] chui2 [海陆丰腔] chui2 chui3 [梅县腔] chui2
宋本廣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捶 | 之累 | 章 | 支A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支A | 止 | cjyex/tjvee | tɕĭwe |
百度释义
(动)敲打:~背|~门。
现代汉语词典
捶chuí
(动)敲打:~背|~门。
康熙字典
捶【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錐上聲。《說文》以杖擊也。《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扑之罰。
又擣也。《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从木作棰。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音朵。與揣同。《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㪜。本作
,省作〈扌
〉。通作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捶【卷十二】【手部】
以杖擊也。从手垂聲。之壘切
说文解字注
(捶)㠯杖擊也。內則注曰。捶、擣之也。引申之、杖得名捶。猶小擊之曰扑、因而擊之之物得曰扑也。擊馬者曰箠。从手。垂聲。之壘切。壘當作垒。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