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部首 心部(心部)
笔画 12画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为心部(心部),总笔画12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8
统一码 60C4
仓颉 YEP
郑码 IDXW
四角号码 27334
电码 1905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HICN
注音 ㄋㄧ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惄惄、惄然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心,弱声。本义:忧思,伤痛)

  2. 同本义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小雅·小弁》

  3. 失意的样子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方言》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弱声。本义:忧思,伤痛)

(2) 同本义

我心忧伤,惄焉如捣。——《诗·小雅·小弁》

(3) 失意的样子

自关而西, 秦 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方言》

英语翻译

long for; hungry

方言集汇

◎ 粤语:nik6
◎ 客家话:[梅县腔] nit8 [台湾四县腔] nit8 net7 [客英字典] nit8 [海陆丰腔] nit8 net8 [客语拼音字汇] nid5 [宝安腔] lit7 lit8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nekniek

百度释义

忧思;伤痛。

康熙字典

惄【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𧗂《唐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𠀤音溺。《說文》饑餓也。从心叔聲。一曰憂也。《詩·周南》惄如調飢。《毛傳》惄,飢意也。李巡曰:宿不食之飢也。《箋》惄,思也。《爾雅疏》恚而不得之思也。《正義》惄是饑之意,非饑之狀,故傳言饑意,箋以爲思義,相接成也。《詩·小雅》惄焉如擣。無饑義,故箋但訓爲思。

《集韻》或作𩚮。《韓詩》作愵。《五音集韻》亦作𢞔

作南。《梁𥳑文帝詩》南音悲南弄。上如字,下音惄。

《集韻》奴沃切,音傉。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惄【卷十】【心部】

飢餓也。一曰憂也。从心叔聲。《詩》曰:“惄如朝飢。”奴歴切

说文解字注

(惄)飢餓也。餓當作意。釋言曰。惄、飢也。李巡云。惄、宿不食之飢也。周南傳曰。惄、飢意也。爲許所本。从心。叔聲。奴歷切。古音在三部。一曰𢝊也。𢝊各本作憂。今正。釋詁乃小弁傳曰。惄、思也。舍人云。惄、志而不得之思也。方言曰。惄、?、憂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或謂之惄。按思與𢝊義略同也。詩曰。惄如輖飢。輖各本作朝。誤。今依李仁甫本訂。毛傳曰。輖、朝也。謂輖卽朝之叚借字也。周南汝墳文。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