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zhì [zhi]
部首 土部(土部)
笔画 7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土部(土部),总笔画7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4
统一码 5741
仓颉 GHVP
郑码 BRH
四角号码 42140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FQAN
注音 ㄓˇ,ㄓ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 zhǐ ]

止。

[ zhì ]

山坡。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氏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x/tjee

百度释义

[ zhǐ ]

1. 止。

[ zhì ]

1. 山坡。

康熙字典

坁【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說文》箸也。《正字通》坁本作坻。有平去二聲,兼隴坻,小渚,箸止三義。詳後坻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坁【卷十三】【土部】

箸也。从土氏聲。諸氏切

说文解字注

(坁)箸也。韵會作箸止也。箸直略切、者字之叚借也。行之旣久。乃不可變矣。凡言者者、別事䛐也。有所箸之䛐也。故凡言箸、皆者引申之義。左傳昭廿九年。物乃坁伏。鬱湮不育。杜注。坁、止也。此坁字見於經者。而開成石經譌作坻。其義迥異。楚金所見左傳故未誤。尋其所由。葢唐初已有誤坻者。故釋文曰。坁音旨。又音丁禮反。後一音則已譌爲坻。凡字切丁禮者、皆氐聲也。今版本釋文及左傳及廣韵四紙皆作坻。坻行而坁廢矣。从土。氏聲。諸氏切。十六部。與十五部之坻異義。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