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 [duo]
部首 口部(口部)
笔画 9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口部(口部),总笔画9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54C6
仓颉 RNIN
郑码 JRRS
四角号码 67027
电码 0759
区位码 2263
姓名学
五笔 KQQY
注音 ㄉㄨㄛ,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251354354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常见搭配

该字在姓名中的常见搭配:

哆嗦、哆唆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1. 形容敲击声

    张姑娘含着笑,皱着眉,把两只小脚儿点的脚踏儿哆哆的乱响。——《儿女英雄传》

〈动〉

  1. 战栗。如:哆唆(哆哩哆嗦。颤动;发抖);哆弄(方言:翻弄;摆弄)

  2. 哆哆(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详细解释

形容敲击声

张姑娘含着笑,皱着眉,把两只小脚儿点的脚踏儿哆哆的乱响。——《儿女英雄传》

动词

(1) 战栗 。如:哆唆(哆哩哆嗦。颤动;发抖);哆弄(方言:翻弄;摆弄)

(2) 哆哆(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英语翻译

tremble, shiver, shudder, qu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ce2 ci2 do1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客英字典] chi3 [海陆丰腔] chi3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敕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thra/theaţʰa

百度释义

(1)(形)〈书〉形容张嘴的样子。

(2)见“哆嗦”。

现代汉语词典

哆chǐ
(形)〈书〉形容张嘴的样子。

哆duō
见“哆嗦”。

康熙字典

哆【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敝尒切《正韻》尺里切,𠀤音侈。《說文》張口也。《詩·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傳》哆,大貌。

《集韻》衆意。

《集韻》丁寫切,爹上聲。魚口張貌。

《廣韻》昌者切《集韻》齒者切,𠀤音撦。《廣韻》脣下垂貌。《集韻》大貌。或作侈拸。

《穀梁傳·僖四年》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註》哆然,衆有不服之心。《疏》哆然,寬大之意。《釋文》哆,昌者反。

昌氏反。

人名。《史記·仲尼弟子傳》漆雕哆,字子斂。

《大宛傳》李哆爲校尉,制軍事。

《廣韻》丁可切《集韻》典可切,𠀤音嚲。《廣韻》語聲。

《集韻》張口也。《詩·小雅·哆兮釋文》哆亦讀昌可反。

《廣韻》敕加切《集韻》抽加切,𠀤音侘。《廣韻》張口也。

《集韻》昌遮切,音車。大貌。

《廣韻》《集韻》𠀤昌志切,音熾。《廣韻》哆聲。

《廣韻》丁佐切《集韻》丁賀切,𠀤音跢。《廣韻》語助聲。

《集韻》緩脣也。

《廣韻》《集韻》𠀤陟駕切,音吒。《廣韻》哆㕦,大口。《集韻》亦張口貌。

《集韻》丑亞切,音詫。義同。

叶敞呂切,音杵。《韓愈·元和聖德詩》紫焰噓呼,高靈下墮。羣星從坐,錯落侈哆。墮音吐。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哆【卷二】【口部】

張口也。从口多聲。丁可切

说文解字注

(哆)張口也。小雅。哆兮侈兮。毛曰。哆、大皃。从口。多聲。釋玄應㒳引說文殆可切。此本音隱。唐韵丁可切。十七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