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卻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7
统一码
537B
仓颉
CRSL
郑码
OOJY
四角号码
87620
电码
0611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WWKB
注音
ㄑㄩㄝ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卻
què
同“却”。
笔画数:9;
部首:卩;
笔顺编号:343425152
què
同“却”。
笔画数:9;
部首:卩;
笔顺编号:343425152
英语翻译
still, but; decline; retreat
方言集汇
◎ 粤语:koek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og5 [海陆丰腔] kiok7 hiok7 hiak7 [宝安腔] kiok7 [梅县腔] kiok7 [台湾四县腔] kiok7 hiok7 hiak7 [客英字典] kiok7
◎ 潮州话:kiag4 (khiak)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og5 [海陆丰腔] kiok7 hiok7 hiak7 [宝安腔] kiok7 [梅县腔] kiok7 [台湾四县腔] kiok7 hiok7 hiak7 [客英字典] kiok7
◎ 潮州话:kiag4 (khiak)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腳 | 居勺 | 見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kĭak | kiak |
百度释义
-
同“却”。
康熙字典
卻【子集下】【卩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又《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又《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又訛作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卻【卷九】【卩部】
節欲也。从卪谷聲。去約切
说文解字注
(卻)卪卻也。各本作節欲也。誤。今依玉篇欲爲卻。又改節爲卪。卪卻者、節制而卻退之也。从卪。聲。去約切。古音在五部。俗作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