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ì,pì [bi,pi]
部首 --
笔画 14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总笔画14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5
统一码 4A90
仓颉 DQPH
郑码 XJWM
四角号码 43504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NHKT
注音 ㄅㄧˋ,ㄆㄧ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䪐字UNICODE编码U+4A90,10进制: 19088,UTF-32: 00004A90,UTF-8: E4 AA 90。

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something made of bamboo put in the bow case to pretect from damage

英语翻译

something made of bamboo put in the bow case to pretect from damag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3 faai6 maat6 pit3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兵媚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piih/pyhpi

百度释义

[ bì ]

同“柲”,护弓器,用竹木制成,弓卸去后缚在弓里,发弦时系于弓背,以防弓损坏或变形。

[ pì ]

无解释。

康熙字典

䪐【戌集中】【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𠀤兵媚切,音祕。《玉篇》弓絏。《詩·秦風·竹閉緄滕疏》《旣夕記》說明器之弓云有䪐。《註》䪐,弓檠也。弛則縛之於弓裏,以備損傷也。以竹爲之。引《詩》云:竹閉緄滕。然則竹閉一名䪐也。言閉紲者,謂置弓䪐裏,以繩繫之,因名䪐爲紲。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紲,弓䪐也。角長則送矢不疾,若見紲于䪐矣。《釋文》䪐音悲位反。

《詩·秦風·釋文》徐音邊惠反。

《集韻》必結切,音珌。義同。《詩·秦風·釋文》䪐,一音必結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柲【卷六】【木部】

欑也。从木必聲。兵媚切

说文解字注

(柲)欑也。欑各本誤從手。葉本誤從イ。今正。此卽下文積竹杖也。考工記。廬人爲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注云。柲猶柄也。按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不比他柄用木而已。殳則用積竹杖而無刃。柲之引伸爲凡柄之偁。左傳。剝圭以爲戚柲。戚柄不用積竹。從木。必聲。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