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ūn [kun]
部首 虫部(虫部)
笔画 12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虫部(虫部),总笔画12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6
统一码 45B5
仓颉 LILMI
郑码 IIVV
四角号码 55136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JJY
注音 ㄎㄨㄣ,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䖵字UNICODE编码U+45B5,10进制: 17845,UTF-32: 000045B5,UTF-8: E4 96 B5。

䖵字由两个虫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insects

英语翻译

insects

方言集汇

◎ 粤语:kwan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渾平聲合口一等kuənkuon

百度释义

[~虫]同“昆虫”,虫的总称。

康熙字典

䖵【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渾切《韻會》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蟲之總名也,从二虫,凡䖵之類皆从䖵。《長箋》二虫與沝、屾、斦、誩同義,有昆弟之象。古人造字有取于象形者,則從二虫同體作䖵。虫䖵蟲三部,若無可分體者。詳略爾。

《韻會》通昆,《詩》草木昆蟲。師古曰:衆也。

𤣥曰:昆蟲,明蟲也,明蟲得陽則生,得隂則藏。《禮·祭統》昆蟲之異。《註》溫生寒死之蟲也。《集韻》亦作蜫。@沝字原从二泉。

𤿁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䖵【卷十三】【䖵部】

蟲之緫名也。从二虫。凡䖵之屬皆从䖵。讀若昆。古魂切

说文解字注

(䖵)蟲之緫名也。蟲下曰。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析言之耳。渾言之則無足亦蟲也。虫下曰。或行或飛。或毛或?。或介或鱗。皆以虫爲象。故蟲皆从虫。而虫可讀爲蟲。蟲之緫名偁䖵。凡經傳言昆蟲、卽䖵蟲也。日部曰。昆、同也。夏小正昆小蟲傳曰。昆者、衆也。猶䰟䰟也。䰟䰟者、動也。小蟲動也。月令。昆蟲未蟄。鄭曰。昆、明也。許意與小正傳同。从二虫。二虫爲䖵。三虫爲蟲。䖵之言昆也。蟲之言衆也。古䰟切。十三部。凡䖵之屬皆从䖵。讀若昆。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