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n [qin]
部首 竹部(竹部)
笔画 15画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为竹部(竹部),总笔画15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9
统一码 421C
仓颉 HOSE
郑码 MNWX
四角号码 88247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TWVC
注音 ㄑㄧㄣ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䈜字UNICODE编码U+421C,10进制: 16924,UTF-32: 0000421C,UTF-8: E4 88 9C。

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a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interchangeable 沁) to leak; to soak through

英语翻译

a thread used by carpenters for marking, (interchangeable 沁) to leak; to soak th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kaam4 kim4 saam3 zaam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五十二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七鴆侵A去聲開口三等侵Achimh/cimm

康熙字典

䈜【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𠀤七鴆切,音沁。《類篇》墨漬筆也。《廣韻》墨工人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沁【卷十一】【水部】

水。出上黨羊頭山,東南入河。从水心聲。七鴆切

说文解字注

(沁)沁水。出上黨榖遠羊頭山。東南入河。上黨郡榖遠、二志同。今山西沁州沁源縣縣城南故榖遠城、漢縣也。前志榖遠下曰。羊頭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東南至熒陽入河。過郡三。行九百七十里。三郡、上黨河內河南也。水經曰。沁水出上黨涅縣謁戾山。南過榖遠縣東。至熒陽縣北。東入於河。按水經及注皆云至熒陽入河。師古據唐時在懷䩤武陟入河。疑轉寫錯誤。非也。古水道與唐時不同耳。山海經水經舉涅謁戾山、班許舉榖遠羊頭山者、羊頭卽謁戾也。戴先生曰。山在今武鄉縣西百二十里。西北接祁縣平遙縣。西南接沁源縣。一名麓臺山。迆邐而西爲綿山。其北爲介休縣。西爲靈石縣。皆謁戾山也。今沁水出沁州沁源縣西北百里之綿山東谷。西南流經平陽府岳陽縣東。又折而東南經澤州府沁水縣東。又南經陽城縣東而入河南懷慶府畍。歷濟源縣東北。又南經府城北。又東南經武陟縣東、修武縣西而入於河。與唐時入河處同。从水。心聲。七鴆切。七部。經典釋文引郭樸三蒼解詁曰。音狗吣之吣。吣今譌作沁。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