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5
统一码
4137
仓颉
HDMR
郑码
MFG
四角号码
21962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TDG
注音
ㄉㄢˋ,ㄉㄧㄠˇ,ㄕˊ,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䄷字UNICODE编码U+4137,10进制: 16695,UTF-32: 00004137,UTF-8: E4 84 B7。
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same as 石) a measurement (in ancient times) equal to 120 catty (Chinese pound)
英语翻译
(same as 石) a measurement (in ancient times) equal to 120 catty (Chinese p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sek6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石 | 常隻 | 常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ʑĭɛk | zjek |
康熙字典
䄷【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常隻切,音石。《說文》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
又或作石。《楚辭·九章》重任石之何益。《註》石一作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䄷【卷七】【禾部】
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大半升。从禾石聲。常隻切
说文解字注
(䄷)百二十斤也。律厤志曰。五權之制。銖者、物繇忽微至於成著。可殊異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二十四銖而成兩。斤者、明也。十六兩成斤。鈞者、均也。三十斤成鈞。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四鈞爲石。古多叚石爲䄷。月令鈞衡石是也。有假䄷爲山石者。楚辭悲任䄷之何益是也。稻一䄷、爲粟二十斗。禾黍一䄷、爲粟十六斗大半斗。斗、宋刻皆譌。毛本又誤改斤。今正。稻亦可偁粟。猶凡穀皆可偁米也。䄷不專用諸穀而从禾。故舉稻與禾黍之粟各一䄷合於量者言之。从禾。石聲。常隻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