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 [yan]
部首 方部(方部)
笔画 6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方部(方部),总笔画6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2
统一码 3AC3
仓颉 YSO
郑码 SYOD
四角号码 08200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YWY
注音 ㄧㄢˇ,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㫃字UNICODE编码U+3AC3,10进制: 15043,UTF-32: 00003AC3,UTF-8: E3 AB 83。

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flags flying, long bands or ribbons attached to flags, streamers, etc. ( ancient form of 偃) to cease; to desist from

英语翻译

flags flying, long bands or ribbons attached to flags, streamers, etc. ( ancient form of 偃) to cease; to desist from

方言集汇

◎ 粤语:zin2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二十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幰元開上聲開口三等ʔĭɐnqianx/iaan

百度释义

《玉篇》《唐韻》《廣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類篇》隱幰切,音匽。與偃同。《說文》旌旗之遊蹇之貌。从屮。曲而下垂,相出入也。 又人名。字子游。《玉篇》舞歌。今作偃。 又《廣韻》《集韻》於蹇切,音鼴。義同。

康熙字典

㫃【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唐韻》《廣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類篇》隱幰切,𠀤音匽。與偃同。《說文》旌旗之遊㫃蹇之貌。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

人名。字子游。《玉篇》舞歌。今作偃。

《廣韻》《集韻》𠀤於蹇切,音鼴。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㫃【卷七】【㫃部】

旌旗之游,㫃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讀若偃。古人名㫃,字子游。凡㫃人之屬皆从㫃。㫃,古文㫃字。象形。及象旌旗之游。於幰切

说文解字注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旌旗者、旗之通偁。旌有羽者。其未有羽者。各舉其一以該九旗也。王逸九歌注云。偃蹇、舞皃。大人賦說旌旗曰。掉拮撟以偃蹇。張揖曰。偃蹇、高皃。从屮曲而𡍮下㫃相出入也。此十一字當作从屮、曲而下?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十五字。从屮者、與豈?屵同意。謂杠首之上見者。曲而下垂者象游。游相出入者、謂从風往復如一出一入然。故从入。大徐云。此字从屮下垂當只作?。相承多一畫。玉裁謂。从屮謂竿首。下垂謂游也。鼎臣殊誤會。讀若偃。於幰切。十四部。古人名㫃字子游。晉有籍偃、荀偃。鄭有公子偃、駟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經傳皆變作偃。偃行而㫃廢矣。凡㫃之屬皆从㫃。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