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
部首 扌部(扌部)
笔画 8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扌部(扌部),总笔画8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5
统一码 39D9
仓颉 QPH
郑码 DWM
四角号码 53004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RNTT
注音 ㄅㄧ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㧙字UNICODE编码U+39D9,10进制: 14809,UTF-32: 000039D9,UTF-8: E3 A7 99。

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to give a playful blow, to strike against, to wring; to wrench; to twist, to turn for the better

英语翻译

to give a playful blow, to strike against, to wring; to wrench; to twist, to turn for the b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bit1 bit6

宋本廣韻

康熙字典

㧙【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𠀤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捩也。

擊仆也。《張衡·西京賦》徒搏之,所撞㧙。《註》撞㧙猶揘畢也,謂撞而㧙倒。

《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

《韻會》與批通。

《集韻》毗至切,音鼻。戲擊也。

必結切,閉入聲。亦捩也。或作捌。

僻吉切,音匹。《博雅》刺也。

簿必切,音邲。擊也。《揚子·方言》南楚凡相推搏曰㧙。或曰㧾。

《唐韻》鄙密切,音筆。與𢴩同。詳𢴩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柲【卷六】【木部】

欑也。从木必聲。兵媚切

说文解字注

(柲)欑也。欑各本誤從手。葉本誤從イ。今正。此卽下文積竹杖也。考工記。廬人爲廬器。戈柲六尺有六寸。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注云。柲猶柄也。按戈戟矛柄皆用積竹杖。不比他柄用木而已。殳則用積竹杖而無刃。柲之引伸爲凡柄之偁。左傳。剝圭以爲戚柲。戚柄不用積竹。從木。必聲。兵媚切。古音在十二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