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7
统一码
34E8
仓颉
KOLN
郑码
GDOK
四角号码
42800
电码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DWWJ
注音
ㄘˊ,ㄘˋ,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统一码
㓨字UNICODE编码U+34E8,10进制: 13544,UTF-32: 000034E8,UTF-8: E3 93 A8。
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English
(same as 刺) to pierce; to stab; to irritate; to hurt
英语翻译
(same as 刺) to pierce; to stab; to irritate; to hurt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刺 | 七賜 | 清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chieh/cieh | tsʰĭe |
康熙字典
㓨【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刺俗作㓨。《史記·封禪書》使博士諸生㓨六經中作王制。《註》㓨作刺,謂采取之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刺【卷四】【刀部】
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七賜切
说文解字注
(刺)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刺篆疑非舊次。刺、直傷也。當爲正義。君殺大夫曰刺。當爲別一義。辭之先後今又倒亂矣。上文剽砭刺也、刲刺也皆直傷之義。然則刺篆當廁剽刲二篆下。禮經云刺草、大雅之刺訓責、史稱刺六經作王制、官稱刺史、鏚黹曰刺繡、用㰏曰刺船、盜取國家密事爲刺探尚書事皆其引伸之義也。一曰君殺大夫曰刺者、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成十六年。刺公子偃。公羊傳曰。刺之者何。殺之也。内諱殺大夫。謂之刺之也。考諸周禮司刺。掌三刺之法。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注。刺、殺也。訊而有罪則殺之。然則春秋於他國書殺其大夫。於魯國則兩書刺。諱魯之專殺而謂之刺。謂其當罪合於周禮。公羊内諱之說是矣。此云君殺大夫曰刺。春秋於他國不云爾也。从刀朿。朿亦聲。七賜切。十六部。按又七迹切。古不分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