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李新的诗词 拼音:lǐ xīn 诗词作品:694首
李新

基本信息

李新的出生地:四川荣昌县(今属重庆)

李新的逝世时间:2004年2月5日

李新简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百科介绍

李新(1918年~2004年)原名李忠慎。1918年9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现属重庆市)。1934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即川东师范学堂,西南大学的前身),积极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和救亡活动。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科科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青委书记、杞县工委书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整军小组秘书、中共中央华北局青委负责人。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共党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是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李新主要成就

学生时代是四川学潮领袖参与筹办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长、党委副书记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副主任民国史研究的开拓者

简介

李新(1918年~2004年)原名李忠慎。1918年9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现属重庆市)。1934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即川东师范学堂,西南大学的前身),积极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和救亡活动。

生平

1918年9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安富镇(现属重庆市)。 1934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校(川东师范学堂),积极从事进步学生运动和救亡活动。 1938年初,李新约集同志数人,毅然由万县步行去延安,入陕北公学。后历任晋冀鲁豫中央局青委书记、军调部北平执行部整军小组中校组员、华北大学正定分校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谋权力,主动请求进入教育界,协助吴玉章筹建中国人民大学,曾任校党委副书记。 1956年赴越南讲学。 1960年~1962年,他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 1960年被授予教授职称。 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先后担任该所现代史组和通史组组长。 1976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任及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并兼中共全国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长等职。 1979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成员赴美国访问并讲学。 1980年起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1年他应邀到法国讲学。 1986年被邀为亚洲历史学会会员。李新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在许多学术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华民国史等史学领域造诣很深。

民国史研究的开拓者

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李新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担任领导工作,对近代史所的发展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1972年,他受命在近代史所组建民国史研究组,1978年改称民国史研究室,开始了一门新学科——民国史研究的创业历程。然而,史坛从来不歇风风雨雨,在中华民国史研究筹创之初,反对者就不乏其人。 有人说,写民国史就是为国民党唱赞歌。有人说,写民国史就是承认“两个中国”。李新坚决反对这些意见,有一次与一位反对者辩论竟日。李新说,编写中华民国史是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与国务院的决定,科学院和学部都有书面的指示,郭老也批示,既然你们要停编民国史,就应有明确的书面指示,并要说明以前的指示作废。 万事开头难。举凡与民国史研究相关的方方面面,李新都躬亲其事,殚精竭虑,与同仁共同努力,克服诸多困难。如今有关民国史研究的对象、原则、框架、体例等等,都是当年在李新领导下,由诸多同仁共商而定的,并为学术界沿用至今。民国史研究已经成为近些年来中国历史研究中最为活跃、成绩斐然的一门学科。李新着书立说,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用“着作等身”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他主持编撰的《中华民国史》10余卷。《中华民国人物传》、《中华民国大事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以及为数甚多的《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等,约计数千万字,在海内外学术界获得好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为一位史学家,李新非常强调史德,写历史要秉笔直书。他说:自古以来,要想写真史是很难的,首先在政治上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说明写真史会遭到杀身之祸。但是,中国的史学正因此而形成了一个光荣而伟大的传统,即认为写史而不真,有违史德,丧失了史学家的良心。

代表作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简史》、《中国革命史的几个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史讲话》、《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等,与他人合著并担任主编的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四卷本)等。 80年代末期主编两套大型史书:《中国革命史》(全书十二卷)和《中华民国史》(全书十三卷),陆续出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华民国史》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奖。 2004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

后人评价

著名党史专家陈铁健说:“李新先生是我的导师;从学业到人生,都是我终生受用不尽的导师。我以有这样的师长,而心存自豪,无比荣幸。我将以他们的言行为楷模,身体力行,继承他们的遗志。” 为了缅怀李新先生,陈铁健还请书法家用大字书写一副挽联:“领导川东学潮,参加民族抗战,实施冀南土改,呼唤政治革新,反专制,争民主,求国兴,八十年奋斗不息;投身大学教育,参与文字改革,深研民国史事,努力文化复兴,斥教条,除迷信,去盲从,五十载始终如一。”

李新的诗词

浣溪沙

雨霁笼山碧破赊小园围屋粉
147 次浏览

醉中歌

骆夫子逢恶客酒食未阑客呼
140 次浏览

浣溪沙

千古人生乐事稀露浓烟事薄
138 次浏览

送牡丹与赵元思

只许青松约岁寒姚黄魏紫偶
138 次浏览

送权守解印趋阙

欲挽行人入醉乡残春岐路日
127 次浏览

送刘汉特兼简邵子文

绿篠欹墙叶叶声夜凉风细露
123 次浏览

送刘金部三首

七里亭中酒满樽野梅疏淡月
123 次浏览

别莫倩赴茂林

三叠阳关声两行铅水泪人方
121 次浏览

古塞

曾经古塞间万里控长关卧日
120 次浏览

观前古美人图

璧月尘昏琼树秋无从百媚一
120 次浏览

不寐

不寐成孤坐悠悠百感生灯明
118 次浏览

送吕兴元

身离梁苑初蚕月脚蹈秦云已
117 次浏览

送吕兴元

雾豹平时岂一班定将清对领
116 次浏览

过贾浪仙崔秀才故祠

倦飞好鸟下荒陂不见骑驴主
116 次浏览

送吕兴元

冰壶旧映蓝溪玉璧乘曾依白
114 次浏览

送钱使者三首

不须回首汉皋亭白发愁催却
112 次浏览

送刘祠部

汉苑何人侍翠舆锵锵环佩杂
111 次浏览

送刘金部三首

烟老豀花几堕红高阳闾巷接
111 次浏览

观澜堂

风观生凉底事雄五湖烟浪一
111 次浏览

春閒戏书三首

几家桃李高低树一望江山表
111 次浏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