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之推

基本信息
颜之推的字号:颜黄门
颜之推的别称:字介
颜之推的民族:汉
颜之推的出生地:江陵
颜之推的出生时间:中大通三年(531年)
颜之推的逝世时间:约开皇十七年(597年)
颜之推简介
颜之推百科介绍
颜之推主要成就
人物简介
家族世系
颜扬庭
颜光庭
颜相时(字睿)
颜勤礼(字敬) 颜昭甫(字周卿) 颜元孙(字聿修) 颜迢
颜春卿
颜耀卿
颜杲卿 颜传贽 颜季明 颜旭卿
颜茂曾
颜惟贞(字叔坚) 颜阙疑
颜允南
颜乔卿
颜真长
颜幼舆
颜真卿 颜颈 颜允臧
颜敬仲
颜殆庶
颜无恤
颜少连
颜务滋
颜辟强
颜育德
颜愍楚(次子)
颜游秦(第三子,字有道)
颜之仪(长子,字子升) 颜昶 颜万石
颜之善(次子)
表附:颜真卿是颜杲卿的从弟。
42世颜文 43世 颜君佐、颜君雅 44世 颜文威、颜文蕴、颜文铎 45世 颜承祜、颜涉、颜街 46世 颜仲昌、颜柽 47世颜太初(字醇之)、颜端 48世颜复(字长道)、颜继 49世颜昌 50世 颜擎 51世 颜价 52世 颜顺 53世颜宝 54世 颜椿 55世 颜之才(字宗艺)、颜之美(字宗德) 56世 颜涣、颜襄、颜池(字德裕) 57世 颜拳(字克膺) 58世 颜希仁(字士元)、颜希惠 59世 颜议(字定伯) 60世 颜公宏(字宗器,成化18年袭) 61世 颜重德(字尚本,正德2年袭) 62世 颜从祖(字守嗣,无子)、颜肇先(字启源,颜重礼之长子) 63世 颜嗣慎(字用修,长子颜胤宗先卒) 64世 颜胤宗(字永昌)、颜胤祚(字永锡,万历17年袭) 65世 颜伯贞(字叔节,颜胤宗的长子,万历27年袭)、颜伯廉(字叔清,颜胤宗的次子,万历34年袭) 66世 颜光鲁(字宗旦) 67世 颜绍统(字景宗)、颜绍绪(字振宗,崇祯14年袭) 68世 颜懋衡(字以玉,康熙5年袭) 69世 颜崇文(未袭封病故,无后)、颜崇敷(字化南,康熙41年袭) 70世 颜怀礼(字子真,早逝)、颜怀圉(字彤宾) 71世 颜士采(字庆田) 72世 颜锡嘏(字公纯,颜士庄长子,乾隆36年袭) 73世 颜振估(字启愚,早卒无子)、颜振奋(嘉庆19年袭) 74世 颜承裔(字波仙,系颜振淇次子,为颜振估嗣子) 75世 颜景育(字养斋,光绪13年袭) 76世颜世镛(字冠声,1918年承袭复圣颜子奉祀官,1975年病逝) 77世 颜廷汉(颜世镛长子,1940年生,1972年病故) 78世 颜秉刚(颜廷汉之子,1965年生)
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
学习态度
家庭教育
颜氏家训
生平
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集灵记》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祖籍邹鲁,东汉关内侯颜盛之后。大通三年辛亥(531年)生于江陵(湖北江陵),有颜之仪、颜之善两兄。七岁能诵《鲁灵光殿赋》。大同八年壬戌(542年),随湘东王萧绎在江州(江州治寻阳,今江西九江)。十九岁时(547年),为湘东王萧绎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驻江陵。550年为萧方诸中抚军外兵参军。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颜之推被俘,因侯景行台郎中王则相救未被杀害,囚送建康。552年,侯景败死,获释还江陵。萧绎在江陵自立,承圣元年王申(552年),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书。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再次被俘,迁移长安;后出逃北齐,出逃之日,“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北齐宣帝天保七年(556年),在北齐任官。557年,北周兵陷晋阳,之推出任平原太守,守河津。北周大象(579年—580年)末,为御史上士。隋朝开皇中,太子杨勇召为学士,甚见礼重。寻以疾终。。开皇十一年(591年)卒。
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420年—581年),主张早教。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不易学习。袁衷称:“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周作人对颜之推和《颜氏家训》极为佩服,《夜读抄》里写了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钦定四库全书》杂家类有《颜氏家训》二卷。
有三子:长子颜思鲁,次子颜愍楚,三子颜游秦。
教育主张
提倡尽早施教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义的人“导习之”。稍长,看他“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之时,就该加意“教诲”,该做的事就引导他去做,不该做的就不让他做。如此教育下去,到9岁以后,自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益较大。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根据幼童阶段与成年以后的不同心理特征,说明幼年时期受外界干扰少,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而成年人思想复杂,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逐渐衰退。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颜之推认为这个时期,儿童受到的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抑或坏的教育与环境影响,都会在儿童心灵上打上很深的烙印,长大以后也难以改变。
提倡严格教育
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与慈相结合,不能因为儿童细小而一味溺爱和放任,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有一定威信。他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认为善于教育子女的父母,能把对子女的爱护和教育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无教而有爱”,让孩子任性放纵,必将铸成大错。
注重环境习染
颜之推继承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关于“慎择友”的教育思想,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他认为家庭教育要注意选邻择友,是因为儿童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定型,而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都很强,总在观看模仿别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周围人的为人处世给儿童以“熏渍陶”、“潜移暗化”。因此,邻友对于儿童的影响,有时甚至可能比父母的作用还大。这就是“必慎交游”的道理。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择友确实不是一件易事,贤人是难以找到的,但有优于我者,便很可贵的了。对他就应景仰向慕,与之交游,向他学习。
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
他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学习正确的语言,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应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注重道德教育
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他认为士大夫子弟的教育应该“德艺周厚”,以德育为根本。他指出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并为道德教育服务。由于德艺二者关系的密切,因此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阅读记载前人道德范例书籍的途径来进行道德教育。
颜之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是以孝悌等人伦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树立仁义的信念为主要任务,以实践仁义为最终目的。他教育子女为实践仁义道德的准则,应不惜任何代价,以至牺牲生命。他认为立志尤为重要,士大夫子弟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理想,才经得起任何磨难,坚持不懈,成就大业。他说:“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他教育子女以实行尧舜的政治思想为志向,继承世代的家业,注重气节的培养,不以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为生活目标。
重视人之道教育
颜之推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与当时的现实,还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他所强调的为人之道,首先是“厚重”(“轻薄”的反义)。他认为“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由“轻薄”而终为败累,残遇杀祸。他认为要吸取这个惨痛的教训,就必须养成忠君、孝顺、谦恭、礼让这些“厚重”的道德品质。其次,他主张“少欲知足”。如果“不知其穷”的情性任其发展,不加以限制,就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富有四海,贵为天子”的大人物,也会自取败累,至于一般士庶更不用说了。其三,“无多言”、“无多事”。颜之推欣赏“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的铭言,认为“天道”,原来如此。所以,“论政得失”、“献书言计”等,都属于多言性质。同理,也不应该多做事。如果不是你份内的事,你就不必想它,不必做它。至于主持公道,打抱不平,“游侠之徒,非君子之所为也”。由此可见,颜之推所传授给子女的为人之道,是他历官四朝的经验总结,在政治腐败、朝政多变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不失为一种在丧乱之世明哲保身,以免“杀身之祸”的处世哲学。然而,在今天看来,这种做人处世方法是不足为训的,它反映了消极遁世、利己主义的思想情绪,与先秦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也有很大的距离。
颜之推的诗词
古意
热门诗词
古意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