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泰

[隋朝] 释法泰的诗词 拼音:shì fǎ tài 诗词作品:81首

基本信息

释法泰的出生地:眉州隆山县

释法泰简介

释法泰,号佛性,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鼎之德山,邵之西湖及谷山道吾,敕居潭州大沩。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一首。

释法泰百科介绍

释法泰隋朝眉州隆山县今四川眉山市彭山县人也俗姓吕氏事见唐朝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眉州隆山鼎鼻山释法泰传

人物简介

《读史方舆纪要》说,“鼎鼻山位于隆山县东北二里。山形曲如鼎鼻。西魏改犍为县曰隆山,以界内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也。俗云:昔周鼎沦于此,或见其鼻,故名鼎鼻。”

生平轶事

法泰和尚是隋朝眉州隆山县人,俗家姓吕。他先作道士十多年,后来有所觉悟,回心向善,皈依佛门,剃发出家于象耳寺。他诵渎《法华经》心有所得,于是虔诚抄写了一部《法华经》,写时还出现一些 灵异感应。 他准备把经书送去成都裱装,特请了一名挑夫担送,担子一头装经书和钱,另一头装衣物,他跟在挑夫后面走。走到一个叫笮桥的地方,桥忽然断了,挑夫跌落水中。后来挑夫浮上岸来,但担子不见了。法泰和尚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以为衣物和钱倒不值得多去计较,但经书却不可丢失。随即高声呼叫:如有人下水捞得经书的,赏钱两千文。当时有一人脱衣跃入水中,几经摸索,找到了钱和衣物,但不见经书。法泰十分悲伤,急切地在岸边上下探望,忽见沙滩上有一衣物,即命那人取来一看,正是他写的经书。由于经书被衣服及一些树枝杂草掩护着,托浮水面,一点也没有湿烂。法泰十分欣喜,即以三干文钱赏与入水人。那人却谢而不受,并对法泰说:“我见法师失经如失父母,悲伤剧痛,真诚感人,故代为寻觅,我不是为赏钱而来的。弟子虽是一庸夫俗子,但亦明白因果福报,请把这钱拿去作宏扬佛法的资用吧。”说完迳直去了,法泰还想问他几句,可他巳走得很远了。 法泰到了成都,把经书裱装好,并用檀香木作匝藏起来,带回象耳寺精心放好,每晚法泰师必虔诚诵经一遍,精勤不懈,夜夜都闻到异香扑鼻。当时有一位彪法师来寺讲法,夜间看书时,总嫌法泰师的讲经诵经声搅乱了他的心情,想去见法泰师,并叫他小声一些。当他悄悄走到法泰师处一看,不意见到有很多人都合掌用一支足跪在地上恭听法泰师的朗朗法音,彪吓出大汗退去,自此迁住他地。 法泰享年八十寿终。

释法泰的诗词

四时般若

日暖风和天地春野华方草一
127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堂堂妙相真难比历历梵音犹
126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试问田中有几人插锹叉手意
124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堂堂妙相绝锱铢善恶都忘见
121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赵州三度吃茶禾山打鼓难比
118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白衣拜相喜难加暂时流落向
117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宗师垂手贵天真肯事雕虫篆
115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等閒施设岂徒然平地波澜欲
115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
113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山容雨过
112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张公养得三个儿长大不知谁
111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朱沙镜里开颜笑白玉盘中展
109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打破当年山鬼窟豁开正眼耀
109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病餐毒药访良医医使元餐药
108 次浏览

偈七首

渺渺邈邈十方该括坦坦荡荡
106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行婆能击涂毒鼓远近闻之皆
100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臭烟蓬左火右孛中迸出铁蒺
100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胶投漆水和乳一卷一舒全宾
99 次浏览

赞达磨

泛舶来梁自普通一鎚击碎有
99 次浏览

颂古四十四首

相见不虚图分明付与渠汝醉
98 次浏览

隋朝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