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旧兵部尚书萧昕曾经当过京兆尹。他当京兆尹的时候,京城里大旱,炎热郁闷之气,蒸变成一种病害。代宗皇帝命令大小臣子官吏们祷告祭祀于山川。一共一个多月,热气更盛大。那时候天竺国的和尚不空三藏住在静住寺。这个三藏和尚善于用念咒的办法把龙召唤出来兴云布雨。萧昕于是到了寺中,对三藏和尚说:“现在这里炎热的阳光连连晒了一个月了,皇上很担心,撤了音乐,减了饭食,担心年头不好,担心百姓生病。希望您设置一个坛场求一场雨好吗?”三藏说:“求场雨不难,但是召唤龙出来兴云下雨,我怕风雷震荡得太厉害,对生民植物有害,又怎么能对庄稼的春种秋收有所补救呢?”萧昕说:“迅雷急雨,确实不能滋润庄稼,恰好能够清除暑热,而略微解除百姓的病患。请您不要推辞了。”三藏不得已,就让他的徒弟取来近一尺长的一块桦树皮,在上面承接着一条小龙,把炉火、盆和香水放到前边,三藏转入念咒,大声祷告。一顿饭的时间之后,他就把桦树皮上的龙交给萧昕说:“可以把它投到曲江里去,投完要马上返回来,不要被风雨吹着淋着。”萧昕像他说的那样把龙投到江里去,随即就有一条才一尺多长的小白龙摇鬣振鳞从水中出来,一会儿就长到几丈长,宛如一条白色丝绸,忽然间横贯高天。萧昕打马急驰,追了不到几十步,云气凝聚,物象晦暗,骤然间降下暴雨。等到他到了永崇里,道上的水已经像江河决口一样了。
萧昕
基本信息
萧昕的别称:字中明
萧昕的民族:汉族
萧昕的出生地:河南
萧昕的出生时间:702年
萧昕的逝世时间:791年
萧昕简介
萧昕(702-791),河南人。少补崇文进士。开元十九年,首举博学宏辞,授阳武县主簿。
萧昕百科介绍
萧昕(702年—791年),字中明,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人
。唐朝中期大臣,南梁鄱阳王萧恢七世孙。
门荫入仕,选崇文馆进士。进士及第,授阳武县主簿。天宝初年,通过制科考试,授寿安县尉,迁左拾遗。安禄山叛乱后,推荐名将来瑱,迁刑部员外郎。辅佐副元帅哥舒翰,发动潼关之战。兵败进入蜀郡,迁司门郎中、安州长史、河南等道都统判官。迁中书舍人、扬府司马,佐军仍旧,累迁秘书监。唐代宗逃亡陕州,前往拜见,转国子祭酒。大历初年,持节屏吊回鹘可汗,授散骑常侍。十二年。朱泚之乱,徒步出城,泚急求之,亡窜山谷间。至奉天,迁太子少傅。
贞元初,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少师,册封晋陵郡公,年老致仕。贞元七年,卒于家中,时年九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为懿。
萧昕主要成就
出使回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