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澈

欧阳澈的诗词 拼音:ōu yáng chè 诗词作品:194首

基本信息

欧阳澈的出生地:抚州崇仁

欧阳澈的逝世时间:1127年

欧阳澈的信仰:儒家

欧阳澈简介

欧阳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欧阳澈百科介绍

欧阳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人物简介

欧阳澈(1097-1127)字德明,宋崇仁县青云(今江西省崇仁县马安乡)栎油人。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岁。性尚气节,敢于直言,虽身为布衣,却以国事为己任。常纵谈世事,善谈世事,慷慨尚气,忧国悯时,见识明达,切中时弊,其忧国悯时之心,皆出自本性。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攻宋,宋兵节节败退。欧阳澈出于爱国之心,向朝廷上“安边御敌十策”,州官扣下不给转呈。他又针对朝廷弊政,提出保邦御敌,罢免卖国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将上书钦宗。适逢金兵已攻破汴京,钦宗赴金营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条件,迫宋订立城下之盟。欧阳澈闻讯愤慨已极,对人说:“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见信,请质子女于朝,身使金营,迎亲王而归。”众人笑他痴狂,他也不予理论,只身徒步北上。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是为高宗。欧阳澈徒步到达南京,伏阙上书,力言李纲不能罢相,黄潜善、汪伯彦、张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并请御驾亲征,以迎二帝。言辞激切,遭佞臣黄潜善等诬指为“语涉宫禁”。高宗震怒,将他与太学生陈东一起斩首,年仅31岁。他曾说:“臣非不知而敢抗言,愿以身而安天下。”果如其言。 尚书右丞许翰听说欧阳澈等被杀,大为震惊,遂力求免职,并为陈东、欧阳澈撰写哀辞。绍兴四年(1134年),高宗被金兵赶至杭州以后,才有所醒悟,懊悔不该杀死欧阳澈等人,遂追赠欧阳澈为秘阁修撰。 有《欧阳修撰集》7卷(其中诗集《飘然集》三卷)。嘉定十七年,抚州通判胡衍义取欧阳澈靖康三书并刻为六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沆序,《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欧阳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欧阳修撰集》为底本,校以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飘然集》(简称两宋本),傅增湘校补《豫章丛书》本(简称傅校)。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生平轶事

靖康初,(公元一一二六年)应制条敝政,陈安边御敌十策。高宗即位,澈徒步行在,伏阙上封事,极诋用事大臣,遂被杀。他曾说:“臣非不知而敢抗言,愿以身而安天下。”果如其言。后帝颇懊悔,追赠秘阁修撰。 澈著有飘然集六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宋史传记

欧阳澈,字德明,抚州崇仁人。年少美须眉,善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少屈,而忧国闵时,出于天性。靖康初,应制条敝政,陈安边御敌十策,州未许发。退而复采朝廷之阙失,政令之乖违,可以为保邦御俗之方、去蠹国残民之贼者十事,复为书,并上闻。已而复论列十事,言:“臣所进三书实为切要,然而触权臣者有之,迕天听者有之,或结怨富贵之门,或遗怒台谏之官,臣非不知,而敢抗言者,愿以身而安天下也。”所上书为三巨轴,厩置卒辞不能举,州将为选力士荷之以行。 会金人大入,要盟城下而去,澈闻,辄语人曰:“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见信,请质子女于朝,身使穹庐,御亲王以归。”乡人每笑其狂,止之不可,乃徒步走行在。高宗即位南京,伏阙上封事,极诋用事大臣,遂见杀,见《陈东传》。死时年三十七。 许翰在政府,罢朝,问潜善处分何人,曰:“斩陈东、欧阳澈耳。”翰惊失色,因究其书何以不下政府,曰:“独下潜善,故不得以相视。”遂力求罢。为东、澈著哀词。澈所著《飘然集》六卷,会稽胡衍既刻之,丰城范应钤为之祠学中。

经典著作

踏莎行 雁字书空,橘星垂槛。江天水墨秋光晚。香丝袅袅祝尧年,公庭锡宴挥金碗。 醉索蛮笺,狂吟象管。珠玑灿灿惊人眼。遏云更倩雪儿歌,从教拍碎红牙板。 蝶恋花 红叶飘风秋欲暮。送目层楼,帘卷西山雨。解榻聚宾挥玉尘。风流只欠王夷甫。 质剑为公沽绿醑。涤濯吟魂,拟摘黄花句。醉眼瞢腾携手处。谢池风月谁分付。 玉楼春 个人风韵天然俏。入鬓秋波常似笑。一弯月样黛眉低,四寸鞋儿莲步小。 绝缨尝宴琼楼杪。软语清歌无限妙。归时桂影射帘旌,沈水烟消深院悄。 玉楼春 年时醉倚温温玉。妒月精神疑可掬。香丝篆袅一帘秋,潋滟十分浮蚁绿。 兴来笑把朱弦促。切切含情声断续。曲中依约断人肠,除却梨园无此曲。 踏莎行 罗幕风轻,水沈烟细。杯行笑拥东山妓。酬歌何惜锦缠头,清音暗绕梁尘起。 银甲弹筝,碧桃荐味。举觞飞白拚沈醉。花窗弄月晚归来,门迎蜡炬笙箫沸。 小重山 红叶伤心月午楼。袭人风细细,远烟浮。瞢腾醉眼不禁秋。追旧事,拍塞一怀愁。 心绪两悠悠。东阳消瘦损,甚风流。拟凭仙枕梦中游。无眠久,通夕数更筹。 虞美人 玉楼缥缈孤烟际。徒倚愁如醉。雁来人远暗消魂。帘卷一钩新月、怯黄昏。 那人音信全无个。幽恨谁凭破。扑花蝴蝶若知人。为我一场清梦、去相亲。

生平

欧阳澈(1097-1127)字德明,宋崇仁县青云(今江西省崇仁县马安乡)栎油人。生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卒于高宗建炎元年,年三十一岁。性尚气节,敢于直言,虽身为布衣,却以国事为己任。常纵谈世事,善谈世事,慷慨尚气,忧国悯时,见识明达,切中时弊,其忧国悯时之心,皆出自本性。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攻宋,宋兵节节败退。欧阳澈出于爱国之心,向朝廷上“安边御敌十策”,州官扣下不给转呈。他又针对朝廷弊政,提出保邦御敌,罢免卖国害民的奸臣等十件大事将上书钦宗。适逢金兵已攻破汴京,钦宗赴金营求和。金人提出苛刻条件,迫宋订立城下之盟。欧阳澈闻讯愤慨已极,对人说:“我能口伐金人,强于百万之师,愿杀身以安社稷。有如上不见信,请质子女于朝,身使金营,迎亲王而归。”众人笑他痴狂,他也不予理论,只身徒步北上。

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是为高宗。欧阳澈徒步到达南京,伏阙上书,力言李纲不能罢相,黄潜善、汪伯彦、张浚等主和派不可重用,并请御驾亲征,以迎二帝。言辞激切,遭佞臣黄潜善等诬指为“语涉宫禁”。高宗震怒,将他与太学生陈东一起斩首,年仅31岁。他曾说:“臣非不知而敢抗言,愿以身而安天下。”果如其言。

尚书右丞许翰听说欧阳澈等被杀,大为震惊,遂力求免职,并为陈东、欧阳澈撰写哀辞。绍兴四年(1134年),高宗被金兵赶至杭州以后,才有所醒悟,懊悔不该杀死欧阳澈等人,遂追赠欧阳澈为秘阁修撰。

有《欧阳修撰集》7卷(其中诗集《飘然集》三卷)。嘉定十七年,抚州通判胡衍义取欧阳澈靖康三书并刻为六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沆序,《宋史》卷四五五有传。

欧阳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欧阳修撰集》为底本,校以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飘然集》(简称两宋本),傅增湘校补《豫章丛书》本(简称傅校)。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欧阳澈的诗词

虞美人

玉楼缥缈孤烟际徒倚愁如醉
106 次浏览

蝶恋花

红叶飘风秋欲暮送目层楼帘
84 次浏览

踏莎行

雁字书空橘星垂槛江天水墨
78 次浏览

小重山

红叶伤心月午楼袭人风细细
71 次浏览

虞美人

玉楼缥缈孤烟际徙倚愁如醉
66 次浏览

玉楼春

年时醉倚温温玉妒月精神疑
61 次浏览

玉楼春

个人风韵天然俏入鬓秋波常
53 次浏览

踏莎行

罗幕风轻水沈烟细杯行笑拥
48 次浏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