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

基本信息
林伯渠的出生地:湖南省临澧县
林伯渠的逝世时间:1960年(庚子年)5月29日
林伯渠简介
1885─1960<BR> 原名林祖涵,字伯渠。号邃园。湖南临澧人。1904年入日本东京弘文学校学习。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为反对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日学生规则罢课回国。曾在长沙创办振楚学堂。1907年到吉林任<a target="_blank" href="/shici_view_9bc21343ac9bc213/">劝学</a>总所兼宣讲所会办。1911年回湖南,在新军和巡防营从事兵运工作,为辛亥革命作出了贡献。1913年任讨伐袁世凯军的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失败后遭袁世凯通缉,逃亡日本。不久回。1916年任湖南护国军总司令部参议、湖南督军署秘书、湖南省财政厅长等。1919年冬到上海、广州,创办《革新评论》,宣传马列主义。1921年经李大钊和陈独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积极作用。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1927年3<a target="_blank" href="/shici_view_9a47ff43ac9a47ff/">月出</a>席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任军委秘书长。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等。1928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研究院和特别班学习。1930年毕业后到海参崴远东工人列宁主义学校任教。1932年到上海。1933年初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任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和总部供给部部长等。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49年9月参加筹备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BR><BR>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1954年、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BR><BR> 1960年5月29日在北京病逝。<BR><BR> <BR>
林伯渠百科介绍
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省常德安福(今临澧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活动,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二届副委员长。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中共五老”。1960年林伯渠去世。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2013年4月2日林伯渠同志骨灰回归故里。
林伯渠主要成就
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参加二次革命延安五老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林伯渠的诗词
浪淘沙.庐山即景
牯岭雨声喧气象万千爱听东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
热门诗词
浪淘沙.庐山即景
牯岭雨声喧气象万千爱听东
庐山即景步董老初游庐山韵
匡庐胜境都争识流水高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