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

杨匏安的诗词 拼音:yáng páo ān 诗词作品:1首
杨匏安

基本信息

杨匏安的出生地: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

杨匏安的逝世时间:1931年8月

杨匏安简介

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杨匏安百科介绍

杨匏安 (1896年11月-1931年8月) , 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31年8月,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杨匏安主要成就

太阳社发起人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生平

1918年杨匏安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诗选自序》和一组旧体诗,消极遁世的悲情心态,跃然纸上。虽然他在回国之初,登家乡后山,见一新坟有感而发,写下直抒人间正气、鞭挞旧社会腐恶的短篇小说《王呆子》,颂扬贫农青年手刃村霸,为父姐复仇;然而,王呆子还是不得不入山为盗,结局仍是悲剧式的。此外,他的诗文大都不掩饰内心落寞。《诗选自序》称:“不佞少而颓唐,学殖荒落,乃谬以诗文辞见称朋旧;实则近日逃心空寂,不敢有志斯道。”表明他心如死水,波澜不兴,有如道家禅佛,不敢以诗言志,去起“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了。他在同年发表的旧体诗,更是充满着万念俱灰的情调。如“人闲只合看云坐,世乱聊为带雨耕,我已无心问哀乐,残蝉何事倚高鸣?”(《消夏》)人在不得意、百无聊赖的时候,往往借诗酒浇愁,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杨匏安在五四以前的心态正是如此。如“把酒乐斯须,偷闲静里娱,相逢皆作客,不醉且行沽。”(《同无庵、都休饮酒》)“相见拼一醉,归去独陶然。

杨匏安的诗词

狱中诗

8 次浏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