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

[唐代] 李颀的诗词 拼音:lǐ qí 诗词作品:146首
李颀

基本信息

李颀的民族:汉族

李颀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百科介绍

李颀[1](690 751)汉族大约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主要作品

李颀主要成就

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

介绍

  李颀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诗歌成就

  足以表现他的诗歌成就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边塞诗
  如《古意》、《古从军行》,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描写音乐的诗篇
  如《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记述的是当时自西域传入的新声,可以看出唐朝文化艺术的多方面发展。

寄赠友人之作
  有《送陈章甫》、《别梁锽》、《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赠张旭》等,着力描叙一些不得施展怀抱的,有才能的人物。诗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发展了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

修道生活情趣
  殷璠称之为"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也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河岳英灵集》),但有浓厚的消极思想,不能代表其主要成就。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 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

生平

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李颀的诗词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

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
268 次浏览 七古

湘夫人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窅霭
229 次浏览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他人
226 次浏览 五古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
217 次浏览 七律

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
189 次浏览 五古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

送暨道士还玉清观

仙宫有名籍度世吴江濆大道
185 次浏览 五古

送王昌龄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
181 次浏览

塞下曲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
178 次浏览 乐府

琴曲歌辞·湘夫人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窅蔼
175 次浏览 乐府

题璿公山池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
174 次浏览

题卢五旧居

物在人亡无见期闲庭系马不
174 次浏览 七律

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
170 次浏览 乐府

寄綦毋三

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与单车去
169 次浏览 七律

唐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