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恢
基本信息
徐恢的别称:伯宏
徐恢的出生地:常山
徐恢简介
徐恢,生平不详。与赵蕃(昌父)有唱和。《永乐大典》辑其诗称《月台集》或《月台玉雪集》,已佚。今录诗十三首。
徐恢百科介绍
徐恢(1298年—1387年),《明史》写作徐辉,字伯宏,常山人。元末登进士,授永新尹(元代州、县长官)。后带着大量军粮归附朱元璋,被勒赐为“开国元勋”。
徐恢主要成就
明朝开国元勋
勒赐开国元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汉王陈友谅大举发兵进攻朱元璋部下占据的江西南昌,双方在鄱阳湖发生鏖战。当时陈友谅率领着数百艘大楼船,兵力非常强大,却连攻三月不克。陈友谅力量虽强,但“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陈友谅又穷奢极侈,不得民心。徐恢料知陈友谅必败,适逢陈友谅征粮郡县,庐陵太守遣徐恢运粮,徐恢便带着大量军粮归附朱元璋。刚好朱元璋率兵来援,闻知大喜,就在军中拜徐恢为都御史。后来,朱元璋借用了孔明火烧连营之计,大获全胜,陈友谅也中流矢而死。这一仗是争夺江南关键一战,由于徐恢在此战中出了很大的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勒赐徐恢“开国元勋”。此后的徐恢仕途一直不错,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年),已升任主管全国赋税钱粮的户部尚书。
受案牵连
洪武十四年年底,徐恢因罪下狱,不久被放回故乡。关于徐恢为什么被革职,地方志记载不详。朱元璋为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将政权移交到皇孙朱允炆(建文帝)的手中,多次兴起大狱,大肆屠杀功臣名将。此前一年,左宰相胡惟庸因涉嫌谋反被诛杀,史称胡惟庸案(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系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胡惟庸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二十三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三万余人。估计徐恢也是受此案牵连才会丢官,相对被屈杀的功臣,这个结果还算是好的。
《忤旨退休》言志
徐恢原籍鄱阳,初居杭州六卿坊,后迁常山左坑居焉。万历《常山县志》载:杭州六卿坊,首列徐恢,而其议论事功,不少概见。若吾乡有讳言之者,然岂以其去就出处有未明耶。四海一君,血气未定,而风尘草昧,卓识真主,亦堂堂雄杰也。至于风云构会,鱼水投情,因而展画股肱,罄竭谋略,以洗濯乾坤。 徐恢以《忤旨退休》为题,作诗云:“射策当年上帝京,文章最喜耀群英。丹墀独对三千字,黄榜高标第八名。幸执干戈平海岳,期随冕服整朝廷。岂知今日龙颜怒,独到箕山路万程。”诗中叙述当年殿试,皇帝面试后获得进士第八名,文章盖世,多么荣耀。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战胜陈友谅,建立大明王朝,期待自己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参加朝臣的行列。岂知龙颜大怒,落罪除名险些丢了命。如此惶恐终日,不如早日退休归隐山林。
夫妇合葬砚瓦山
徐恢夫妇合葬墓坐落在我县青石镇砚瓦山村猪肝山。墓志曰:“徐恢,字伯宏,元末登进士第。授永新尹,为汉陈友谅攻南昌,明太祖引兵来援。公知友谅必败,以军粮来归,明太祖大喜,即军中拜为都御史。约日会战鄱阳。大败友谅兵,灭之。公与有力焉。累官户部尚书。”此墓系徐恢夫妇合葬墓,墓身高2米,宽4.5米,墓道长6米,墓前有5步青石台阶,墓碑顶刻隶书“开国元勋”四个大字。墓碑1947年2月更换过,原碑已残,放置在墓前地上。该墓保存基本完整,未被盗过,系名人墓葬,颇有保护价值。
徐恢的诗词
红梅
江梅闲尽腊梅稀又是红梅占
会故人二首
江南江北每淹留懒听寒蝉噪
余夜坐必看东湖诗心悟神会非它人所与知也比
清绝东湖旧看诗夜窗风味许
三贤堂
六井犹存记三贤尚有堂地连
游处州石门洞赋长句二十韵
我闻石洞今几年一朝来系秋
登舟客有诵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之句因成一绝
暖风收拾乍晴烟春水西湖并
望西兴偶成
痕痕雪壁隐疏烟正是西兴落
临川洪守游南湖命予赋诗
芙蓉堂前春水绿芙蓉堂后春
会故人二首
毛郎才涌似潮头莫比寒虫泣
寄题赵昌父发深省斋
寄语前身杜拾遗梦回深省不
蒙刘元中数示东坡诗
无邪公文天所赞汩汩词源倒
灯夕多为城中之约因赋此篇
春来懒倦半相仍全似诸方怕
读刘宾客诗再赋
山泉何地发轻雷直使烟云对
热门诗词
红梅
江梅闲尽腊梅稀又是红梅占
会故人二首
江南江北每淹留懒听寒蝉噪
余夜坐必看东湖诗心悟神会非它人所与知也比
清绝东湖旧看诗夜窗风味许
三贤堂
六井犹存记三贤尚有堂地连
游处州石门洞赋长句二十韵
我闻石洞今几年一朝来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