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何

孙何的诗词 拼音:sūn hé 诗词作品:30首

基本信息

孙何的出生地:北宋汝州

孙何的逝世时间:公元1004年

孙何简介

(961—1004)蔡州汝阳人,字汉公。少识音韵,善诗文,为王禹偁所重,与丁谓齐名。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第一。累迁右司谏。真宗朝历权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判太常礼院、知制诰掌三班院。屡有建言,尝疏请将三司所辖还户部,渐复六部各司其职之制,又极论军政腐败,将帅无能及畏懦玩寇等。有《驳史通》及文集。

孙何百科介绍

孙何(961—1004),字汉公,北宋汝州人,生于宋太祖建隆二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北宋文人。年四十四岁,十岁识音韵,十五能属文,笃学嗜古,为文必本经义。

生平

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孙何十岁识音韵,十五岁撰写文章能引经据典,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相传孙何、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 孙何很有真知灼见,他的一些治国安邦建议很受皇帝赏识。咸平元年(998年),孙何向宋真宗献“任人唯贤”的《五议》,即皇帝应选派有胆略的文职大臣执掌兵权;世家子弟应送入太学接受教育,贫穷家庭的优秀书生应由州、县推荐任用;禁止花钱买官禄;恢复考试录用制度;推行乡饮的宾仪制度,尊重读书人;按才能任命官员,不应凭恩典照顾提拔升级。真宗对此深表赞同。咸平二年(999年),孙何再次上奏,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冗馀官员;调整国家职能部门,把三司所辖的部门和机构归还给户部,逐步恢复六部,各司其职。这些建议被真宗采纳。同年冬,孙何随同真宗巡视大名府(汴京的门户,今河南、河北的交通要塞)。途中,真宗向孙何咨询边防局势和对策。孙何列举当时军队、政府腐败,将帅无能,守关统帅贪生怕死,边将守城轻敌等一系列弊病。真宗十分嘉许,并根据孙何建议,将守关边将傅潜以抗敌畏缩不前和贻误军机的罪名给予惩处,流放房州。 景德元年(1004年),孙何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又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孙何因操劳过度,身染疾病,英年早逝,年仅四十四岁。 孙何与丁谓齐名友善,号为“孙、丁”。王禹偁尤雅重之。尝作两晋名臣赞,宋诗二十篇等,闻于时。荆门知军孙镛长子。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将作监丞,通判陈州。累迁两浙转运使。景德初,判太常礼院,命知制诰。以疾,卒于官。何著有文集四十卷,驳史通十馀篇,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官。著有《两晋名臣赞》、《春秋意》、《尊儒教议》、《驳史通》。 孙何、孙仅的籍贯有争议:元代脱脱写的《宋史》说是“蔡州汝阳人”;另一说荆门则源于他们父亲孙镛在荆门任知军以及孙家三兄弟“荆门三凤”的称号;明万历《汝州志》将孙仅列为汝州乡贤。清康熙年间汝州知州宋名立找到了宋代人写的一本书,书中说孙何、孙仅是汝州人。宋名立认为宋代人写宋代人较为准确,脱脱写的《宋史》有误。宋名立还到状元沟一带进行采风考证,认为孙氏状元应为汝州人。

著作

孙何一生笃古好学,著有《两晋名贤赞》、《宋诗十二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驳〈史通〉》、《西桓集》及《孙何文编》四十卷。有《读杜子美集》等存世。《宋史》为其列了传。

评价

柳永曾写拜谒诗《观海潮》,拜见孙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孙何的诗词

美人与月正同色客子折梅空
110 次浏览

诗三首

贝阙琳宫紫雾深凤凰仙乐尚
106 次浏览

侍宴御楼

突兀毬场锦绣峰游人士女拥
105 次浏览

桐柏观

玉坛三级接秋空此是仙家第
104 次浏览

送弟侑

武昌古名地英秀森琳琅既号
101 次浏览

殷红鄙桃艳淡白笑梨花落处
99 次浏览

去路馀千里行行雪洒衣诸峰
95 次浏览

题石桥

六月岩崖似九秋兴公辞赋好
92 次浏览

诗一首

张乐鱼龙侵岸听赋诗贾客倚
86 次浏览

诗三首

黄帝升天去不还空留片石在
82 次浏览

吴江

晚滩如雪起沙鸥咫尺姑苏亦
80 次浏览

早晚无尘事
74 次浏览

上元雨

淡月微云外街泥小雨馀人如
73 次浏览

咏华林书院

六阙旌门事若何诸生常不绝
73 次浏览

欲谒元戎无介绍薛能诗版在
64 次浏览

诗三首

薜荔无因挂一毫化工镌削亦
58 次浏览

正旦病中

千官簪笏俨成行春逐銮舆出
57 次浏览

谁如张璪工松石擬裂鲛绡画
52 次浏览

飞泉落翠巘爽籁生寒空
42 次浏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