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

gū fù [ gu fu]
繁体 辜負
注音 ㄍㄨ ㄈ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辜负 gūfù

(1) 亏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无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李商隐《为有》
坐想行思,伤怀感旧,各辜负了星前月下深深咒。——· 关汉卿《丈石调·青杏子·离情》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洞庭秋月》
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草地晚餐》
我决不辜负老师的培养
fail to live up to;be unworthy;let down

(2) 错误地对待

辜负了公众的信任
wrong

词语解释

  1. 亏负,对不住。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卫将军 姜维 率 嶷 等因 简 之资以出 陇西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部耆旧传》:“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 宋 王禹偁 《舍人院竹》诗:“西垣不宿还堪恨,辜负夜窗风雨声。”《老残游记》第一回:“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使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 老舍 《骆驼祥子》一:“假如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2. 引申为违背。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满城生灵,必遭涂炭,辜负相公之初心矣。”辜,一本作“ 孤 ”。

引证解释

⒈ 亏负,对不住。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 裴松之注引晋陈寿《益部耆旧传》:“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
宋王禹偁《舍人院竹》诗:“西垣不宿还堪恨,辜负夜窗风雨声。”
《老残游记》第一回:“天风海水,能移我情,即使看不着日出,此行亦不为辜负。”
老舍《骆驼祥子》一:“假如他的环境好一些,或多受着点教育,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而且无论是干什么,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⒉ 引申为违背。辜,一本作“孤”。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满城生灵,必遭涂炭,辜负相公之初心矣。”

辜负的国语词典

违背人家的好意。《红楼梦.第六二回》:「就是这样罢了,别辜负了你的心。我等著,你定叫他亲自送来才好。」也作「孤负」。

辜负的网络释义

辜负 (汉语词汇)

  • 辜负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ū fù。意思是亏负;使别人或者自己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希望落空;违背了别人的好意、希望。
  • 辜负造句

    我们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这位前短跑名将说到她辜负了她的支持者和家人,他们有权利生她的气。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
    我读书做事一路走来,无不战战兢兢,深怕辜负了父母对我的期盼。
    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终于考进了这所名牌大学。
    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希望。
    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我以前十分羡慕他有个富裕的家庭,但是,他现在却辜负了父母对他的期望。
    我辜负了老师的好意,竟然顶撞了她,回想起来懊悔不已。
    我一定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厚望。
    他身为国家干部,徇私枉法,辜负了人民的重托。
    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希望。
    决不能辜负老师、家长对你们的期望。
    我们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祖国的期望。
    他没有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嘱托。
    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教导。
    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不会辜负她的期望。
    我要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决不辜负爸爸妈妈的一片苦心。
    我们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爸爸妈妈对我爱护备至,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一片爱心。

    汉字详情

    [gu]
    部首: 712
    笔画: 12
    五笔: DU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YTJ
    四角: 40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辛,古声。“辛”,是受刑的意思。本义:罪行)

    (2) 同本义

    辜,罪也。——《说文》。段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者皆曰辜。”

    民之无辜。——《诗·小雅·正月》

    无罪无辜。——《诗·小雅·十月之交》

    天乎无辜。——《公羊传·宣公六年》

    至齐,见辜人焉。——《庄子·则阳》

    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韩非子·说疑》

    至海陵,如 高沙,常恐无辜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死有余辜;无辜

    (4) 灾难,祸害

    害遍生民,辜及朽骨。——《汉书》

    (5) 通“故”( )。原故,原因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动词

    (1) 惩罚,治罪

    挟目而辜。——《说苑·杂言》

    (2) 肢解,分裂肢体

    杀王之亲者辜之。——《周礼·秋官·掌戮》

    大罪莫重辜磔于市。——《韩非子·内储说上》

    (3) 又如:辜磔(肢解躯体并弃于市的一种酷刑);辜人(受辜磔刑弃于市的人)

    (4) 辜负,亏负

    幸得展张今日翅,不能辜负昔时心。——唐· 白居易《戊申岁暮咏怀》

    (5) 又如:辜恩不报;辜人誓言;辜恩背义(辜负恩德背弃大义,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6) 专固,垄断

    初置騄骥监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匹至二百万。——《后汉书·灵帝纪》

    (7) 又如:辜较(垄断,剥夺他人利益);辜榷(独占,垄断,专固)

    (8) 通“苦”( )。困扰

    楚与 中国侠(挟)而击之, 郑罢弊危亡,终身愁辜。——《春秋繁露·竹林》

    英文翻译

    crime, criminal off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g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1 ku1 [客英字典] ku1 [沙头角腔] ku1 [陆丰腔] gu1 [台湾四县腔] gu1 ku1 [梅县腔] ku1 [客语拼音字汇] gu1 [宝安腔] ku1 g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胡平聲開口一等ko/kuku
    [fu]
    部首: 401
    笔画: 6
    五笔: Q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BO
    四角: 27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2) 同本义

    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说文》

    秦贪,负其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左传·襄公十四年》

    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 汉· 贾谊《治安策》

    守自负年德,易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负固(依仗地势险固);负固不悛(依凭险阻而不悔改);负宠(依仗宠爱);负学(依恃才学);负险(凭借险固的地形);负势(依仗权势)

    是犹使蚊负山。——《庄子·秋水》

    (4) 通“背”。背负。以背驮物。引申为负担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负晋侯出诸厕。——《左传·成公十年》

    (5) 又如:负羽(背负弓箭);负弩(身背弓矢);负鼓(背着鼓);负薪(背负薪柴);负戴(以背负物,以头顶物);负樵(背柴)

    (6) 背倚,背靠着

    有众逐虎,虎负隅,莫之敢撄。——《孟子·尽心下》

    背负青天而莫之千阏者。——《庄子·逍遥游》

    (7) 又如:负河(依傍黄河);负暄(冬天晒太阳取暖);负立(靠墙站立);负海(背靠大海);负席(背对席位)

    (8) 抱持

    徐衍负石入海。—— 邹阳《狱中上梁书》

    (9) 又如:负羁手执马络头;负锡(手持禅杖);负托(抱恃)

    (10) 抱有;具有

    虚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袍未曾开。——崔珏《哭李商隐》

    少年负志气。——唐· 刘禹锡《学阮公体》

    (11) 承担,担当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又如:负责任;负输(装载运输);负舟(承载舟船);负任(担负重任);负官(身负官职)

    (13) 背弃,违背

    相如度 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田荣者,数负 项梁。——《史记·项羽本纪》

    (14) 又

    又恶负约。

    (15) 又如:负诺(违背诺言);负义(背弃恩义);负心妄加(忘恩负义,反咬一口);负盟(背弃盟约);负违(违背,违反)

    (16) 欠债;欠缺;缺少

    仆少负不羁之才。——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通家尚负责(债)数钜万。——《汉书·邓通传》

    (17) 又如:负进(欠债);负券(负债字据);负偿(欠债)

    (18) 失败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子·谋攻》

    遇敌处战则必北。——《荀子·议兵》

    以决胜负。——《资治通鉴》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19) 又如:负败(失败;受挫折);负失(损失)

    (20) 享有 。如:负名(享有盛名);负誉(享有声誉);负携(抱负提携);负愧(抱愧);负奇(胸怀奇志)

    (21) 蒙受

    且负下未易居。——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负屈无处诉,哀号动穹苍。——刘基《赠周宗道》

    (22) 又如:负屈衔冤(受到冤屈);负讥(受到讥刺);负谤(蒙受责难);负霜(受霜;带霜);负忧(遭受忧患)

    (23) 加 。如:负装(装载);负衔(驾车);负驮(驮载东西);负轭(驾车);负乘(负载,乘坐)

    (24) 辜负;对不起人

    是犯乃死,重负国。——《汉书·李广苏建传》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战国策·齐策四》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5) 又如:负国(对不起国家);负恩(忘恩;背恩);负负(对不起、对不起);负咎(抱愧)

    (26) 通“赔”( péi)。赔偿;补偿

    其不备,出者负之;其赢者,入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韩非子·说林下》

    (27) 失掉 。如:负职(失职);负声(失去文章的音节之美);负实(失实);负期(失期)

    形容词

    (1) 小于零的 。如:负数

    (2) 得到电子的 。如:负电;负极;负高压

    英文翻译

    load, burden; carry, bear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