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童话
(1) 儿童文学体裁之一,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等编写而成适于儿童看的故事
引证解释
⒈ 儿童文学的一种。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童话的国语词典
为儿童编写的故事,适于儿童心理与兴趣,行文浅易,多叙述神奇美妙的故事,启发儿童的心智,增加幻想的空间。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童话的网络释义
童话 (光良演唱歌曲)
童话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重省声。(
),罪。本义:男奴仆)(2) 同本义
得童仆贞。——《易·旅》
童子执帚。——《仪礼·既夕礼记》
小童持斧。——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童奴(仆役);童隶(犹童仆);童仆(家僮和仆人);童妾(婢女;小妾)
(4) 小孩。年幼未成年的人
匪我求童蒙。——《易·蒙卦》
成童舞象。——《礼记·内则》
童寄者。——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童微伺其睡。
将杀童。
持童抵主人所。
(5) 又如: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童子科(科举考试中为儿童、少年设立的科目);童幼(童年;儿童);童角(一种儿童发式);童蒙(指无知的儿童;指童年);童稚(儿童;小孩);童趣(儿童的情趣)
(6) 指处女或童男的贞操
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元·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7) 又如∶童男子(从未接近女色的男子);童真(童贞)
(8) 眼珠。通“瞳”
周生亦有言,舜盖重童子, 项羽又重童子,岂其苗裔邪?——《汉书·陈用项籍传赞》
(9) 又如:童子(瞳人;瞳仁;眼珠)
(10) 姓
形容词
(1) 未成年。亦泛指幼小。如:童牙(幼小);童昏(指年幼无知者);童孩(幼小);童弱(幼小稚弱者);童孙(幼小的孙子);童竖(未成年的宦官);童龀(幼小;童年);童羁(指童年)
(2) 愚昧;浅陋。如:童观(幼稚而浅陋的观察);童昧(犹愚昧);童蒙(幼稚愚昧);童昏(愚昧无知);童顽(年幼无知);童稚(幼稚)
(3) 面容红艳貌。如:童颜(红润如儿童的容颜);童颜鹤发
(4) 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童牛之告。——《易·大畜》
(5) 又如∶童牛(无角之牛);童羊(无角的公羊)
(6) 山岭,田地无草木。如∶童土(没有草木的土地);童秃(光秃);童阜(光秃的土山);童枯(光秃枯竭);童童(光秃的样子)
(7) 植物无枝干或无果实。如∶童木(无枝干的树木);童稂(形似禾苗而不结实的一种野草);童梁(禾生穗而不实者)
(8) 头秃;没有头发。如∶童首(秃头);童颠(秃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陆丰腔] tung3 [宝安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同 | 徒紅 | 定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dʰuŋ | du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2) 同本义
话,合会善言也。——《说文》
著之话言。——《左传·文公六年》
不知话言。——《左传·文公十八年》
告之话言。——《左传·襄公元年》
出话不然。——《诗·大雅·板》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心诚之话。——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话言(话语);话差(言语纠葛;争吵);话白儿(闲话);话布口袋(比喻一肚子的话)
(4) 话题 。如:话碴(话题;话头);不在话下
(5) 话本;故事 。如:话名(话本的题目)
(6) 授意表达的言词 。如:传个话;留个话儿
动词
(1) 说;谈
话,言也。——《尔雅·释诂》
乃话民之弗率。——《书·盘庚》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 告诉 。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