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弹丸
1. 步枪、滑膛枪或手枪发射的圆柱形弹。
2. 打弹弓用的铁或泥制的丸。
词语解释
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
《韩诗外传》卷十:“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明珠自有千金价,肯与游人作弹丸。”《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接过瓜锤,如弄弹丸一般。”《中国歌谣资料·军中歌》:“弹丸激雨刀旋风,血溅征衣红。”
形状、大小如弹丸之物。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天寿院 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
喻指圆转流畅的诗文。语出《南史·王筠传》:“ 谢朓 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宋 陆游 《答郑虞任检法见赠》诗:“文章要须到 屈 宋 ,万仞青霄下鸞凤。区区圆美非絶伦,弹丸之评方娱人。”
比喻地方狭小。
《战国策·赵策三》:“诚知 秦 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新唐书·高适传》:“奈何以弹丸地困全 蜀 太平之人哉!” 清 顾炎武 《昌黎》诗:“弹丸餘小邑,固守作东藩。” 郁达夫 《出奔》:“虽只弹丸似的一区小市,但从军事上、政治上说来,在一九二七年的前后,要取 浙江 ,这 兰溪县 倒也是 钱塘江 上游不得不先夺取的第一军事要港。”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汉 桓宽 《盐铁论·盐铁取下》:“昔 商鞅 之任 秦 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引证解释
⒈ 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
引《韩诗外传》卷十:“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明珠自有千金价,肯与游人作弹丸。”
《水浒传》第五四回:“李逵接过瓜锤,如弄弹丸一般。”
《中国歌谣资料·军中歌》:“弹丸激雨刀旋风,血溅征衣红。”
⒉ 形状、大小如弹丸之物。
引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常人所服不过一弹丸,公常以五七两为一大剂,夹以胡饼而顿食之。”
⒊ 喻指圆转流畅的诗文。
引语出《南史·王筠传》:“谢朓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宋陆游《答郑虞任检法见赠》诗:“文章要须到屈宋,万仞青霄下鸞凤。区区圆美非絶伦,弹丸之评方娱人。”
⒋ 比喻地方狭小。
引《战国策·赵策三》:“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
《新唐书·高适传》:“奈何以弹丸地困全蜀太平之人哉!”
清顾炎武《昌黎》诗:“弹丸餘小邑,固守作东藩。”
郁达夫《出奔》:“虽只弹丸似的一区小市,但从军事上、政治上说来,在一九二七年的前后,要取浙江,这兰溪县倒也是钱塘江上游不得不先夺取的第一军事要港。”
⒌ 发射弹丸。用以喻轻易、随便。
引汉桓宽《盐铁论·盐铁取下》:“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刈菅芳,用师若弹丸。”
弹丸的国语词典
弹弓发射所用的实心球体。也作「弹珠」。
弹丸的网络释义
弹丸 (游戏王卡组系列)
弹丸 (汉语名称)
近义词
弹丸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àn
名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弹丸)
(2) 同本义
弹,行丸也。——《说文》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唐· 苏涣《变律》其三
(3) 又如:枪弹;弹子涡(卵石);枪林弹雨(形容战斗激烈);弹丸黑子(形容地域狭小)
(4) 形状像弹丸的东西,如圆形的果实;禽鸟的卵等
其法乃以凫弹数十,黄、白各聚一器。——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弹弓
援弹飞丸,应弦而落。——《魏书》
(6) 炸弹 。如:燃烧弹;氢弹;烟幕弹;催泪弹
(7) 另见
tán
动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2) 同本义
弹,行丸也。——《说文》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3)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4) 弹击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复弹其铗。
复弹其剑铗。
善弹琵琶。——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6)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7)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8) 批评,揭发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9)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10) 针刺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11) 测定重量
拿来天平上弹着。——元·佚名《陈州粜米》
(12)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2) 同本义
丸,圜也。——《说文》
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庄子·达生》
市南宜僚弄丸。——《庄子·徐无鬼》
首衔铜丸。——《后汉书·张衡传》
机发吐丸。
(3) 又如:鱼丸;肉丸;丸熊(形容母善教子。唐朝柳仲郢幼年好学,其母曾和熊胆丸,让其夜嚼以助勤促学);丸丹(圆粒状丹药);丸散(中药的丸剂、粉剂之属);丸熊(用熊胆和制的药丸);丸散膏丹(中药各种型剂的总称)
(4) 特指弹丸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唐· 李白《少年子》
(5) 小球 ,泛指球形的小东西。如:丸转(如丸转动,比喻圆滑);丸鼓(以铜丸击鼓);丸泥(一种泥丸)
(6) 量词
三次,三丸俱吞了。——《西游记》
(7) 又如:一次吃三丸;此药每服两丸
(8) 指鸟卵
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吕氏春秋·本味》
(9) 姓
动词
(1) 揉物使成小球形
行者道:“要丸药。”——《西游记》
熟剂与面剂相似,方可丸擀。——沈继孙《墨法集要·锤练》
(2) 完
丸,完也。——《广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an2 [沙头角腔] jen2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台湾四县腔] jen2 [梅县腔] jan2 [东莞腔] jen2 [客英字典] jen2
◎ 潮州话:in5(î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桓 | 胡官 | 匣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ghuan/huan | ɣ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