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
词语释义
寂灭
(1) 消灭;消逝
(2) 佛教用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词语解释
沉寂灭绝。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忘功而功著,寂灭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隋书·牛弘传》:“ 永嘉 后,寇窃竞兴,因 河 据 洛 ,跨 秦 带 赵 。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突然烛影寂灭,车中只听得均匀的轮轴颤动了。”
指衰亡。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
佛教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无量寿经》卷上:“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 老 氏之説也。佛氏以为不足为,而主於寂灭。盖清静者,求以超出乎仁义礼法;而寂灭者,又求以超出乎清浄无为者也。”《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絶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象佛教的以有生为苦蒂,导人归于寂灭的那种消极的办法,两千年来已证明是不合实用的。”
指死亡。多用于僧尼。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自应怜寂灭,人世但伤情。” 宋 王禹偁 《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 智雨 者, 涟水 人,世姓 朱 氏,以 至道 三年十一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黄绣球》第十三回:“老姑子既得了这座荒庵,又有箇终老之意,看看自家老病頽唐,一旦寂灭之后,叫那中年伴当,怎样支撑得住?”
引证解释
⒈ 沉寂灭绝。
引南朝齐明僧绍《正二教论》:“忘功而功著,寂灭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
《隋书·牛弘传》:“永嘉后,寇窃竞兴,因河据洛,跨秦带赵。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突然烛影寂灭,车中只听得均匀的轮轴颤动了。”
⒉ 指衰亡。
引鲁迅《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
⒊ 佛教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
引《无量寿经》卷上:“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明刘元卿《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 老氏之説也。佛氏以为不足为,而主於寂灭。盖清静者,求以超出乎仁义礼法;而寂灭者,又求以超出乎清浄无为者也。”
《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絶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四:“象佛教的以有生为苦蒂,导人归于寂灭的那种消极的办法,两千年来已证明是不合实用的。”
⒋ 指死亡。多用于僧尼。
引唐李嘉祐《故燕国相公挽歌》:“自应怜寂灭,人世但伤情。”
宋王禹偁《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智雨者, 涟水人,世姓朱氏,以至道三年十一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
《黄绣球》第十三回:“老姑子既得了这座荒庵,又有箇终老之意,看看自家老病頽唐,一旦寂灭之后,叫那中年伴当,怎样支撑得住?”
寂灭的国语词典
佛教谓断除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烦恼,不再轮回生死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佛以寂灭为事,以有身为幻。」也作「涅槃」、「圆寂」。
反义词
寂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2)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4)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5) 又如:寂泊(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寂漠(清静;恬淡)
(6) 寂寞;孤单;冷落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严忌《哀时命》
(7) 又如:寂处(寂寞独处);寂漠(冷落;凄凉);寂淹(孤寂滞留)
(8)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如:寂定(佛家指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动词
佛教称僧尼死为“涅槃”,或叫“寂”、“宴寂”、“圆寂”、“寂灭” 。如:寂灭虚无(佛教语。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寂灭:指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虚无: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p7 cip7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siuk8 [客英字典] sip7 cip7 cit7 [海陆丰腔] sip8 cip8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宝安腔] sip8 cip8 [东莞腔] z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寂 | 前歷 | 從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zek/dzek | dzʰie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