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主义

guān liáo zhǔ yì [ guan liao zhu yi]
繁体 官僚主義
注音 ㄍㄨㄢ ㄌ一ㄠˊ ㄓㄨˇ 一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官僚主义 guānliáozhǔyì

(1) 以经常争夺更多的职务和权力、缺乏主动精神和灵活性、漠视人民的需求和公众意见、常常以层层上报而推诿不作决定或以官样文章妨碍行动为特色的一套行政制度

痛斥官僚主义的弊病
bureaucracy;bureaucratism

(2) ;也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成语用法

官僚主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引证解释

⒈ 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利益,只知发号施令而不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十章:“还有官僚主义也不是好东西,他们不独是白吃饱,还会耽误生产大事情。”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九:“我这个总经理,官僚主义也不少,厂里究竟有多少财产,也闹不清。”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官僚主义就包括许多东西:不接触干部和群众,不下去了解情况,不与群众同甘共苦,还有贪污、浪费,等等。”

官僚主义的国语词典

只知发号施令,图谋己利,忽视人民权益的领导作风。

如:「若不能澈底改革官僚主义,人民就享受不到真正的民主。」

官僚主义的网络释义

官僚主义

  • 官僚主义(bureaucracy),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
  • 官僚主义的翻译

    日语: 官僚主義(しゅぎ)
    俄语: бюрократизм

    官僚主义造句

    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自然而然地要消除官僚主义的特权。
    官僚主义可说是我们的心腹之患。
    对于官僚主义的腐败,如果任其蔓延发展,舐糠及米,就会危及整个国家的根本。
    每个人都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痛心疾首。
    这篇批评官僚主义的文章在报上公开发表,能起到讽一劝百的作用。
    这群官僚主义分子实在令人气愤。
    我们必须防止那种官僚主义的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
    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官僚主义。
    这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必须抛弃。
    领导者要关心群众疾苦,不应有官僚主义作风。
    我们要学习长冈乡、才溪乡,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
    不过由于我们过于官僚主义、过于程式化,因而员工有时被公司自身限制住了。
    政府要为这些账单买单,就会强迫医生和医院按照政府的意愿带着枷锁翩翩起舞,而不得不把我们自己的健康交给官僚主义很可能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求官保官、架子十足,喜欢奉承、好摆门面,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坚决克服误国害民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个目标堪称一厢情愿、官僚主义的自我保护的杂拌。
    那些官僚主义者,从早到晚做总结,做报告,开会,到处都在郑重宣布、庄严号召、“通告情况”、“采取措施”,然后又做总结,忙碌得不亦乐乎!然而,几乎不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现实的事业遭受损害。
    那些私欲膨胀,思想卑陋,漠视群众,怠忽责任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分子,不愿、不敢也不会负责,群众对这些祸害深恶痛绝。
    官僚主义企业:你有两头牛,国家收掉,射死一只一只挤牛奶,挤完再把奶抛弃。
    官僚主义往往与形式主义为伴。

    汉字详情

    guān [gua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RLR
    四角: 307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2)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 夏后氏官百, 殷二百, 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4) 官府(政府机关)

    官,官舍曰官。——《字汇》

    官,谓朝廷治事之处也。——《礼记·王藻》注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之矣。愿以闻于官。——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5) 又如:官局(官署。政府所设的机构);官寺(官署、衙门的旧称);官项(官府的钱项);官休(纠纷经官府裁定了结)

    (6) 通“馆”。房舍,馆舍

    官乃馆之古文,闲官即闲馆,谓馆舍之空虚者。——俞樾《诸子平议》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

    (7) 官场,官吏阶层及其活动范围 。如:官俗国体(官场习俗,国家制度)

    (8) 器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正而神欲行。——《庄子·养生主》

    (9) 又如:五官;感官

    (10) 官职,职位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位卑则足羞,官盛而近谀。——唐· 韩愈《师说》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1) 又如:官秩(官阶与俸禄);官守(官位职守,官员职责);家父辞官回到省城来

    (12) 古时用以称天子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资治通鉴》 晋成帝咸廉三年译注:“称天子为官家,始见于此。”

    (13) 又如:官里(皇帝);官窑(专为皇家服务的瓷窑);官院(王子所居的院子)

    (14) 姓

    形容词

    (1) 属于国家、政府或公家的 。如:官街(都市中的大街);官地(属于政府所有的地);官会子(宋朝颁行的纸币);官银(官府铸造而流通的银锭;应向官府交纳的银两);官车;官仓

    (2) 公;公有。与“私”相对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唐· 杜甫《台上》

    (3) 又如:官厕所;官大道;官中的(公共的,公家的);官中(大家庭中共有的银钱)

    动词

    (1) 当官,作官

    论定然后官之。——《礼记·王制》

    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论》

    阿品远官 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 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官兴(官瘾);官声(做官的名声);官照(官员任职的执照,也称部照);官常(为官的职责)

    (3) 做官做到 。如:官至户部郎中;官居方面(担任总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官)

    (4) 通“管”( guǎn)。管制,管理

    轨守其时,有官天财。——《管子·山国轨》

    英文翻译

    official, public serv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kwan1 [梅县腔] gwon1 [台湾四县腔] gon1 kwan1 [客英字典] gwon1 kwan1 [东莞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uon1 [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liáo [liao]
    部首: 221
    笔画: 14
    五笔: WDU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KCF
    四角: 242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尞( liáo)声。本义:官,官职)

    (2) 同本义

    百僚师师。——《书·皋陶谟》

    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3) 又如:僚吏(僚属。属官部下);僚佐(僚属,部下);僚侍(侍臣);僚故(故吏);僚品(众官);僚俊(才能杰出的属官)

    (4) 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

    隶臣僚,僚臣仆。——《左传·昭公七年》

    (5) 又如:僚朴(同主之仆);僚隶(僚与隶,皆为服苦役的罪人)

    (6) 一起作官的人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

    显誉成于僚友。——《后汉书·郑玄传》

    (7) 又如:同僚(同在一个单位任职的官吏);僚列(同僚);僚寀(同僚,百官);僚谊(官吏之间的情、友谊)

    (8) ( liǎo) 美好

    僚,好貌。——《说文》。段注:“《诗·陈风》:皎人僚兮。传曰:‘好貌。’此僚之本义也。自借为同寮字而本义废矣。”

    形容词

    通“嫽”。美好,敏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陈风·月出》

    英文翻译

    companion, colleague; officials; bureaucracy; a pretty fa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au2 [梅县腔] liau2 [陆丰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2 [宝安腔] li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落蕭平聲開口四等leulieu
    zhǔ [zhu]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Y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G
    四角: 0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yu2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