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符
词语释义
《黄帝出军决》:“﹝黄帝﹞伐蚩尤……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元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
指天赐人君的祥端征兆。
龟形的符节。
词语解释
《黄帝出军决》:“﹝ 黄帝 ﹞伐 蚩尤 ……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元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
黄帝 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所得梦符也,广三寸,长一尺,於是 黄帝 佩之以征,即日擒 蚩尤 。”后遂用作典故称颂帝王顺应天命。 南朝 梁 张正见 《御幸乐游苑侍宴》诗:“凤下书丹篆,龟符著緑编。” 唐 李庾 《东都赋》:“贤相圣营,龟符墨食。” 宋 司马光 《迩英阁读毕<后汉书>蒙恩赐筵诗》:“兴衰炳辙跡,淑慝粲龟符。”
指天赐人君的祥端征兆。
龟形的符节。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鸿恩妄假,復授龟符。”《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汉 发兵用铜虎符。及 唐 初,为银兔符……至伪 周 , 武 姓也,玄武,龟也,又以铜为龟符。”
引证解释
《黄帝出军决》:“﹝黄帝﹞伐蚩尤 ……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太牢,有元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
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所得梦符也,广三寸,长一尺,於是黄帝佩之以征,即日擒蚩尤 。”后遂用作典故称颂帝王顺应天命。 南朝梁张正见《御幸乐游苑侍宴》诗:“凤下书丹篆,龟符著緑编。” 唐李庾《东都赋》:“贤相圣营,龟符墨食。” 宋司马光《迩英阁读毕<后汉书>蒙恩赐筵诗》:“兴衰炳辙跡,淑慝粲龟符。”
指天赐人君的祥端征兆。
龟形的符节。
南朝齐谢朓《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鸿恩妄假,復授龟符。”《说郛》卷二引唐张鷟《朝野佥载》:“ 汉发兵用铜虎符。及唐初,为银兔符……至伪周 , 武姓也,玄武,龟也,又以铜为龟符。”
龟符的网络释义
龟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uī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头象它(蛇)头,左象足,右象甲壳,下面象尾。本义:乌龟)
(2) 即金龟,亦称乌龟 。一种龟属动物( Chinemys reevesii ),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黑色,雌体呈棕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全蹼,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其腹甲可入药
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汉· 蔡邕《篆势》
(3) 又如:龟文(龟背所现的纹理);龟王(指龟类中的王者);龟龙(古人以龟、龙、麟、凤合称四灵);龟蛇(龟和蛇)
(4) 龟甲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
(5) 又如:龟玉(龟甲和宝玉。古时并为国家重器);龟坼(天旱地裂,纹如龟甲);龟筒(大龟甲、龟壳);龟灼(用火灼龟甲。比喻才智之士容易招损);龟卜(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龟骨(古时用于占卜的龟甲);龟筮(即卜筮。古代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贝(古货币名)
(6) 奸妇的丈夫——用作骂人语。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如:龟奴(妓院里的男仆);龟子(指鸨母的丈夫或妓院里的男仆;又指妻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子)
(7) 男生殖器
今老爹…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金瓶梅词话》
(8) 通“皲”(
)。皮肤冻裂形容词
(1) 高隆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
动词
(1) 通“皲”。手足的皮肤冻裂
视衍沃而龟坼,沉高田之未耰。——王炎《喜雨赋》
(2) 又如:龟裂;龟手(手上皮肤冻裂);龟坼(手足皮肤冻裂);龟纹(冻裂而成的纹)
(3) 另见
qi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u1 kiu1 (ku khiu)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动词
(1) 符合;相同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扶 | 防無 | 並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byo/biu | bʰ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