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

guī shān [ gui shan]
繁体 龜山
注音 ㄍㄨㄟ ㄕㄢ

词语释义

山名。在山东省·泗水县东北。

山名。在浙江省

山名。在江苏省·盱眙县。相传,获水神无支祁,镇之龟山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山名。在福建省·将乐县东北。

山名。在四川省

山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邓尉山北。参见“龟峰 ”。

山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城东北,长江之滨,与武昌蛇山相望。又称鲁山大别山

词语解释

  1. 山名。在 山东省 泗水县 东北。

    《诗·鲁颂·閟宫》“奄有 龟 蒙 ” 唐 孔颖达 疏:“ 鲁 境又同有 龟山 、 蒙山 ,遂包有极东之地。” 唐 李白 《纪南陵题五松山》诗:“ 龟山 蔽 鲁国 ,有斧且无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浙江 又北逕 山阴县 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 龟山 之称也, 越 起 灵臺 於山上。”

  2. 山名。在 浙江省 。

  3. 山名。在 四川省 。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涪州》:“ 龟山 在 黔江 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4. 山名。在 福建省 将乐县 东北。

    《大明一统志·延平府》:“ 龟山 在 将乐县 北三里,山形如龟, 宋 杨时 归休於此,因号 龟山 。”

  5. 山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汉阳城 东北, 长江 之滨,与 武昌 之 蛇山 隔 江 相望。又称 鲁山 、 大别山 。

  6. 山名。在 江苏省 盱眙县 。相传 禹 治 淮 ,获水神 无支祁 ,镇之 龟山 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7. 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邓尉山 北。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山东省泗水县东北。

《诗·鲁颂·閟宫》“奄有龟蒙” 唐孔颖达疏:“鲁境又同有龟山、蒙山,遂包有极东之地。”
唐李白《纪南陵题五松山》诗:“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浙江又北逕山阴县西,西门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龟,故亦有龟山之称也, 越起灵臺於山上。”

⒉ 山名。在浙江省。

⒊ 山名。在四川省。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涪州》:“龟山在黔江东岸之山,今州治据一小山,其形如龟。”

⒋ 山名。在福建省将乐县东北。

《大明一统志·延平府》:“龟山在将乐县北三里,山形如龟, 宋杨时归休於此,因号龟山。”

⒌ 山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城东北, 长江之滨,与武昌之蛇山隔江相望。又称鲁山、大别山。

⒍ 山名。在江苏省盱眙县。相传禹治淮,获水神无支祁,镇之龟山之下,即此。参阅《大平寰宇记·临淮县》。

⒎ 山名。在江苏省苏州市邓尉山北。

龟山的国语词典

山名:(1)​ 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泗水县东。昔时孔子望山而作琴曲龟山操。(2)​ 在大陆 地区湖北省汉阳县东北。即大别山,为江汉要塞。(3)​ 在大陆地区福建省将乐县东北。宋朝杨时归休于此,学者称称为「龟山先生」。(4)​ 在大陆地区安徽省盱眙县。有 上、下二山,上龟山在县东南,下龟山在县东北。

龟山的网络释义

龟山 (湖北省武汉市龟山)

  • 龟山或鲁山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市内名胜古迹较多的山。古时,此山被名为翼际山。位于武汉市汉阳城北,为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龟山风景区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游览胜地。龟山前临大江,北带汉水,西背月湖、南濒莲花湖,威武盘踞,和武昌蛇山夹江对峙,形势十分险峻。龟山以山上留下的史上名胜古迹而著名。
  • 龟山造句

    《越绝书》龟山者,句践起怪游台也。
    另外,依得票次序入选地景的还有日月潭、金瓜石、龟山岛、月世界泥岩恶地、雪山圈谷、清水断崖、苗栗三义火炎山自然保留区、大、小霸尖山等等。
    最近的鬼子兵营那肯定就是巢县县城了,那儿离龟山大概有十里地吧。
    据报道,第二到第十名为玉山主峰、日月潭、金瓜石、龟山岛、月世界泥岩恶地、雪山圈谷、清水断崖、苗栗三义火炎山自然保留区、大小霸尖山。
    方才他与胡恒之考较,可不是随便出题,今日一游龟山书院也不是去找大乌龟,而是一游杨中立公的故居。
    湖北省麻城市龟山乡石陂村石凤华。
    龙河口水库和白龟山水库的观测实践证明,放射性方法是目前观测病险库坝基渗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具体条件而发展起来的。
    当年易俗社的经典剧目《软玉屏》和《翰墨缘》就因为老艺人的离去而断档,现在《游龟山》和《三滴血》就有可能因为冯有安的退休而谢幕。
    龟山岛海域的樱花虾可说是虾中级品,宜兰县府辅导渔民成立产销班推广,与饭店合作,推出樱花虾主题宴,抢攻美食市场。
    桃园县龟山乡长庚养生文化村楼道里的设计相当怀旧。
    这个故事现存三个锁龙井,即河南省禹州的禹王锁蛟井、山东济南市的舜井、江苏淮阴龟山的无支祁井,还有一个是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锁龙柱。
    在战国时期已有完整的村落,在孝里村的东南,有一座孝堂山,它原名龟山,春秋战国时称巫山。
    无情并特处士上了盱眙山才发现真个是好山,山顶上楼观峥嵘,山凹里溅泉浩涌,上边有瑞盐观,东岳宫,五显祠,龟山寺,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
    位于宜兰县头城镇内的外澳海滩,地势平坦,风景优美,更可以远眺龟山岛,是个相当有特色的沙滩。
    龟山岛绝崖峭壁,碧海蓝天。尤其是旭日初升时,光芒万丈,气象万千,是兰阳八景之首。
    上边有瑞岩观、东岳宫、五显祠、龟山寺,钟韵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
    解放前,玉皇沟村老一辈曲剧演员邓金北演出的曲剧《游龟山》曾叫响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留下了“宁挨三扁担,舍不了金北的游龟山”的美谈。
    得龟山先生前来,尚有何言?我等自然奉命承教,不敢有违圣命!
    宋儒杨龟山创立了东林书院。
    莲峰古石塔,昂首云天;大义观音桥龙舟竞渡、杨厝龟山阁古色古香、青圃灵济宫御碑神奇、前洋穆岭寺颇为庄穆、付竹泰山宫雄浑古朴。

    汉字详情

    guī,jūn,qiū [gui,jun,qiu]
    部首: 207
    笔画: 7
    五笔: QJNB
    仓颉: NWU
    四角: 27716

    详细解释

    guī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头象它(蛇)头,左象足,右象甲壳,下面象尾。本义:乌龟)

    (2) 即金龟,亦称乌龟 。一种龟属动物( Chinemys reevesii ),头、颈侧面有黄色线状斑纹,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后缘不呈锯齿状,雄体背部黑色,雌体呈棕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斑纹,四肢较扁平,有爪,指、趾间具全蹼,产于中国、朝鲜和日本,其腹甲可入药

    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汉· 蔡邕《篆势》

    (3) 又如:龟文(龟背所现的纹理);龟王(指龟类中的王者);龟龙(古人以龟、龙、麟、凤合称四灵);龟蛇(龟和蛇)

    (4) 龟甲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去之变,欲以成胜立功,臣以为难。——《尉缭子·武议》

    (5) 又如:龟玉(龟甲和宝玉。古时并为国家重器);龟坼(天旱地裂,纹如龟甲);龟筒(大龟甲、龟壳);龟灼(用火灼龟甲。比喻才智之士容易招损);龟卜(灼龟甲来预卜吉凶,是古时占卜的一种方法);龟兆(古时占卜时显现在龟甲上可借以预测吉凶的兆纹);龟骨(古时用于占卜的龟甲);龟筮(即卜筮。古代卜用龟甲,筮用蓍草);龟贝(古货币名)

    (6) 奸妇的丈夫——用作骂人语。唐时乐户皆着绿头巾,而龟之头亦暗绿色,后遂称着绿头巾者为龟。又以乐户妻女皆歌妓,故俗称开妓院及纵妻行淫者为龟 。如:龟奴(妓院里的男仆);龟子(指鸨母的丈夫或妓院里的男仆;又指妻子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的男子)

    (7) 男生殖器

    今老爹…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金瓶梅词话》

    (8) 通“皲”( jūn)。皮肤冻裂

    形容词

    (1) 高隆

    新安王伯固,字 牢之, 世祖之第五子也,生而龟胸,目通睛扬白。——《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2) 又如:龟胸(胸骨凸起,状似龟背。即鸡胸)

    (3) 比喻高寿

    坐享龟龄鹤,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宋· 侯寘《水调歌头·为郑子礼提刑寿》

    借向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晋· 郭璞《游仙》

    (4) 又如:龟寿(比喻高寿);龟鹄(龟和鹄。比喻长寿);龟龄(比喻长寿);龟龄鹤寿(比喻人高寿);龟鹤遐寿(比喻长寿)

    (5) 另见 jūn;qiū

    jūn

    动词

    (1) 通“皲”。手足的皮肤冻裂

    视衍沃而龟坼,沉高田之未耰。——王炎《喜雨赋》

    (2) 又如:龟裂;龟手(手上皮肤冻裂);龟坼(手足皮肤冻裂);龟纹(冻裂而成的纹)

    (3) 另见 guī;qiū

    qiū

    (2) 另见 guī;jūn

    英文翻译

    turtle or tortoise; cuckold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gwai1 gwan1
    ◎ 潮州话:gu1 kiu1 (ku khiu)

    宋本广韵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