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齑粉
(1) 细粉;粉末;碎屑
词语解释
齑、粉均呈碎末状,因比喻粉碎的东西。
《旧五代史·汉书·苏逢吉传》:“自是将相失欢。 逢吉 欲希外任,以紓 弘肇 ( 史弘肇 )之怒。既而中輟。人问其故, 逢吉 曰:‘苟领一方镇,祇消得 史公 一处分,则为齏粉矣。’”《明史·李善长传》:“当 元 之季,欲为此者何限,莫不身为齏粉,覆宗絶祀,能保首领者几何人哉?”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如果不把 蔡文姬 送回, 曹丞相 的大兵一到,你要立地化为齑粉!”
粉碎。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佳兵》:“﹝火药﹞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齏粉。” 清 朱象贤 《闻见偶录·智毙妖狐》:“从人闻声齐入,并擒助力,拳脚交加,竟为所毙。衾裯齏粉。视之,乃一大狐。”
引证解释
⒈ 齑、粉均呈碎末状,因比喻粉碎的东西。 《旧五代史·汉书·苏逢吉传》:“自是将相失欢。
引逢吉欲希外任,以紓弘肇(史弘肇 )之怒。既而中輟。人问其故, 逢吉曰:‘苟领一方镇,祇消得史公一处分,则为齏粉矣。’”
《明史·李善长传》:“当元之季,欲为此者何限,莫不身为齏粉,覆宗絶祀,能保首领者几何人哉?”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如果不把蔡文姬送回, 曹丞相的大兵一到,你要立地化为齑粉!”
⒉ 粉碎。
引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佳兵》:“﹝火药﹞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齏粉。”
清朱象贤《闻见偶录·智毙妖狐》:“从人闻声齐入,并擒助力,拳脚交加,竟为所毙。衾裯齏粉。视之,乃一大狐。”
齑粉的国语词典
碎成粉屑。指粉身碎骨。《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而一朝齑粉,孩稚无遗。」《新五代史.卷三○.汉臣传.苏逢吉传》:「史公一处分,吾齑粉矣。」也作「虀粉」。
齑粉的网络释义
齑粉
齑粉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
太学四年,朝齑暮盐。——韩愈《送穷文》
(2) 又如:齑盐(酸菜和盐。借指贫穷);齑盐运(贫穷的命运,苦命);齑盐布帛(普通的吃穿。形容生活清苦);齑盐自守(齑盐苦守。比喻坚持过清贫淡泊的生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米,从分,分亦声。本义: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2) 同本义
粉,傅面者也。——《说文》
藻火粉米。——《书·益稷》。郑注:“粉米,白米也。”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世说新语·汰侈》
(3) 妆饰用的白色粉末,亦有染成红色者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世说新语·容止》
(4) 又如:脂粉;粉面(傅粉的脸)
(5) 泛指细末状物质 。如:粉沸(粉末飞扬腾涌);粉节(带有白粉的竹节。亦借指竹)
(6) 用米、豆类或马铃薯等淀粉制成的食品,特指粉条或粉丝
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儒林外史》
(7) 又如:米粉;炒粉;凉粉;粉汤(粉丝汤);粉团(食品名。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犹今之麻团)
(8) 绘画用的颜料 。如:粉墨(绘画用的白粉与黑墨。泛指绘画颜料);粉绘(粉缋。彩色的图画)
动词
(1) 研成粉末;粉碎
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释名》
(2) 又如:粉零麻碎(极言粉碎);粉骨捐躯(谓粉碎骨,献出生命)
(3) 涂饰;粉饰 。如:粉拂(粉扑。敷粉时用以蘸粉拍脸);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
(4) 奖饰,称誉 。如:粉饰
形容词
(1) 白色的;带白色的;粉红色的
粉粳五十斛。——《红楼梦》
(2) 又如:粉粳(呈粉红色的粳米);粉巾(白色汗巾);粉白(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亦形容洁白);粉色(白色;亦指粉红色。常用以形容有关艳情的事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3 [客英字典] fun3 [台湾四县腔] fun3 [宝安腔] fun3 [沙头角腔] fun3 [梅县腔] fun3 [东莞腔] fun3 [陆丰腔] fun3 [客语拼音字汇] f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粉 | 方吻 | 幫 | 文 | 上聲 | 吻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pĭuən | pyonx/piu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