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
词语释义
鼓胀
(1) 一作“臌胀”。指腹部胀大、腹皮青筋显露、四肢不肿(或微肿)的病症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中医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腹部膨胀的病。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恰当的距离处,他们将处于鼓胀起来的星星周围的体积变大的可居住的地带。
2、对垃圾食品、电视和电脑游戏的爱好使这个国家的腰围像气球一般鼓胀起来,澳洲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国人的世界第二肥胖民族。
3、上周报道说,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每年将从政府获得数十亿美元资金,此举令其鼓胀的钱袋子更加充盈。
4、烤10-12分钟,直到面团变脆并鼓胀起来,芝士已融化,但是尚未变色。
5、这一模型将为理解连续油管鼓胀的机理以及准确预测连续油管直径增长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6、他的大肚子鼓胀着像个大锅。
7、作者认为有很多的合理的生物解释证明胆石症与鼓胀的腰围有关。
8、他的呼吸声沙哑,脸色苍白,双腿无力,肚子鼓胀。
9、眼看着气球鼓胀起来,慢慢的飘上了天空。
10、对现有长储枪弹包装铁匣鼓胀的原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找出了产生鼓胀的主要因素。
11、在苛刻的作业工况下,焦炭塔运行若干年后会出现筒体鼓胀变形。
12、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的结构退化,病发时患者角膜由正常情况下的圆形逐渐鼓胀成圆锥形。
13、气体尤其会在腹部鼓胀起来。
14、最小厚度发生在鼓胀最高的地方。
15、根据SINTAP标准考虑鼓胀因子等因素,推导出线弹性裂纹张开面积计算公式,并与其他线弹性计算方法进行对比。
16、今天吃多了,看我这鼓胀的肚子。
17、焦炭塔在运行若干年后出现严重的鼓胀与开裂。
18、在鼓胀星系核心的明亮恒星之衬托下,可见光影像里的这道尘埃带,具有墨西哥草帽的外观,也因此让它获得草帽星系的昵称。
19、还有翻滚的浪花,鼓胀的泡沫,以及海鸥的啼叫。
20、由此可断定焦炭塔的鼓胀变形是渐次塑性变形积累的结果。
21、菌胶闭细菌的聚生,通过吸收水或其它液体而鼓胀,形成带有细胞。
22、风吹著他的衬衫使之鼓胀的跟气球一样。
23、流行时尚从空虚的头脑和鼓胀的钱包中产生。
24、结论鼓胀片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5、他的左脸有一大团如汽球般鼓胀的血肉肿块,夹杂着蓝色血管的组织主体,从鬓脚到下巴隆起一个包。
26、如果所有女孩穿鼓胀的裙子,学校走廊和楼梯将不得不被非常地扩大。
27、目的探讨自拟鼓胀方对肝硬化(LC)腹水的治疗作用。
28、是它让我远离这个社会称之为神圣的滚滚车轮,引导我去追求我内心的愿望,而不是钱夹的鼓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鼓涨”。鼓起涨大。
引巴金《电》七:“幸福的感觉鼓胀着他的心。”
林建征《莺歌海》:“平日总是见他骑着绑满了水壶的自行车,带上手枪和塞得鼓胀的公事包。”
温俊权单复《李金芝》:“她内心老是美滋滋的,像有一股什么力量在鼓涨着,要冲破皮肤跃出来。”
⒉ 中医学病症名。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原因引起的腹部膨胀的病。
引《素问·腹中论》:“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王冰注:“心腹胀满,不能再食,形如鼓胀,故名鼓胀也。”
鼓胀的国语词典
病名。因手术、外伤、腹膜炎、肠阻塞、消化不良等引起积存过多的废气,导致腹部胀大的疾病。
鼓胀的网络释义
鼓胀 科普中国
鼓胀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2)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动词
(1) 击鼓进攻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如:鼓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沙头角腔]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陆丰腔] shi6 gu3 [东莞腔] gu3 [梅县腔] gu3 ku1 [宝安腔] g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古 | 公戸 | 見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ku | kox/ku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肉,长声。从肉,表示与身体有关。本义:皮肉鼓胀)
(2) 同本义 。因为身体内壁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不适之感。亦泛指充塞难受的感觉
胀,胀满。——《广韵》
寒气泄注腹胪胀。——《急就篇》。注:“胀,谓腹鼓胀也。”
人或嚥气,气满腹胀,不能餍饱。——汉· 王充《论衡·道虚》
(3) 又如:胀闷(又胀又闷);胀病;鼓胀;单腹胀;头胀;胁胀
(4) 膨胀,体积变大
斯须之间,见囊大胀如吹。——《晋书·韩友传》
(5) 又如:热胀冷缩;胀鼓鼓(形容胀得鼓起的样子);腹胀;吃多了,感到肚子有点发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