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

jī pí [ ji pi]
繁体 雞皮
注音 ㄐ一 ㄆ一ˊ

词语释义

1.比喻老年人起皱的皮肤。

词语解释

  1. 比喻老年人起皱的皮肤。

    北周 庾信 《竹杖赋》:“鹤髮鸡皮,蓬头歷齿。”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鸡皮尘屡积,齯齿食频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投至得貌惨鸡皮,有谁怜衣沾鹃泪。”

引证解释

⒈ 比喻老年人起皱的皮肤。

北周庾信《竹杖赋》:“鹤髮鸡皮,蓬头歷齿。”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六:“鸡皮尘屡积,齯齿食频填。”
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投至得貌惨鸡皮,有谁怜衣沾鹃泪。”

鸡皮的国语词典

鸡去毛后的表皮。

鸡皮的网络释义

鸡皮

  • 鸡皮知识介绍:鸡皮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能使皮肤光滑,祛皱效果是其它东西没法比的。
  • 鸡皮造句

    那老婆婆一脸鸡皮鹤发,想必有八十岁了。
    你叫她做鸡皮鹤发老婆婆,真刻薄。
    远处有一位鸡皮鹤发的老翁,面带和蔼笑容,脚步蹣跚地走来。
    我们去参观敬老院,里面全是鸡皮鹤发的老伯伯和老大娘。
    每个人从青春红顏走到鸡皮鹤发的过程,恰似由旭日东升到日落黄昏。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麻杆男话没说完,老板娘唰的一下子转过头来,顿时楞眉横眼,那冰冷冷的目光冻的麻杆男鸡皮疙瘩冒出来了。
    青丝红颜,到老来谁不是鹤发鸡皮,锦衣绸缎,总是空梦一场。
    每个人从青春红颜走到鸡皮鹤发的过程,恰似由旭日东升到日落黄昏。
    只见来人全都鸡皮鹤发,鸠形鹄面,瘦骨嶙峋好似病鬼。
    再看七叔公一脉的常三爷、睿亲王七儿子德斌,却是一人身边坐一个兔相公,面相虽清秀可人,但拿腔作势的媚态,实在令叶昭起一身鸡皮疙瘩。
    由依一时语塞,但心直嘴快的她立刻就组织了语言还击回去“艾尔跟你这个木头脑袋又不一样!就是你不准叫,听得人一身鸡皮疙瘩!”。
    所以在洗澡的时候,经常使用一些去角质性质的沐浴乳或洁肤乳,这样既可以“温和”的去除多余的角质,也会让鸡皮肤的部位更好的额吸收水分。
    他偏爱笋子入汤,除了前面的酸笋鸡皮汤,第四十六回里,丫鬟端的攒盒里,有一碗火腿鲜笋汤。
    走在这衰落的渔村中,不是鸡皮鹤发的老者,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难得看到一位年轻人。
    储燕吓得一激灵,佯笑说是我呀香桃姐!你混骂得人起鸡皮疙瘩。
    他的脸是白的;可又不像别人的那么白法,简直白得叫人看了难受,白得叫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立毛肌附着于皮脂腺之下的毛囊,当它收缩时,牵拉毛囊直立,产生鸡皮疙瘩。
    故意装作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笑骂道。
    突然间从黑暗的深处传来几声清脆的笑声,加沙和高佬一听见浑身起晒鸡皮,本能地抱在一起。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14
    笔画: 7
    五笔: CQ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PYM
    四角: 77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 (Gallus gallus )

    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说文》

    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食菽与雞。——《礼记·月令》

    雞曰翰音。——《礼记·曲礼》

    巽为雞。——《易·说卦传》

    工商执雞。——《周礼·大宗伯》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故人具鸡黍。——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鸡栖于厅。——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鸡肤(鸡皮。比喻皮肤粗糙而多皱纹);鸡鹜(鸡和鸭)

    英文翻译

    chicken

    方言集汇

    ◎ 粤语:gai1
    ◎ 潮州话:goi1

    宋本广韵

    [pi]
    部首: 515
    笔画: 5
    五笔: H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HE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bie/byeb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