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穴位名。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任脉穴歌》:“上腕巨闕连鳩尾。”原注:“从巨闕上行一寸,鳩尾穴也。”
即蔽心骨。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鳩尾”注:“鳩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引证解释
⒈ 穴位名。
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任脉穴歌》:“上腕巨闕连鳩尾。”
原注:“从巨闕上行一寸,鳩尾穴也。”
⒉ 即蔽心骨。
引《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鳩尾”注:“鳩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鸠尾的网络释义
鸠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2)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鸠,鹘鸠也。——《说文》
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维鸠盈之。
维鸠方之。
(3) 有“雉鸠”(普通单称鸠)、“祝鸠”、“斑鸠”等,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如:鸠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杖(刻有鸠形的杖);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
(4) 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
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楯,沙用鸠,山用欙。——《吕氏春秋》
(5) 姓
动词
(1) 聚集,使聚在一起
鸠,聚也。——《尔雅》
共工方鸠僝功。——《书·尧典》。传:“聚也。”
以鸠其民。——《左传·隐公八年》
鸠宗族僮奴。——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鸠工(招集劳工);鸠民(聚集安定百姓);鸠率(聚合率合);鸠采(搜集);鸠聚(聚集)
(3) 使安定
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左传·定公四年》
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三国魏· 张既《答文帝问苏则》
(4) 通“究”。度量;计算
度三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wěi
名词
(1)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2)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3)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4)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6) 水流的下游 。如:我住在江尾
(7)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8) 后部
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矣。——方勺《方腊起义》
(9) 一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九颗。又如:尾箕(尾宿和箕宿的并称)
(10) 姓。如:尾生丧身(传说鲁国人尾生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会面,水涨,尾生不愿失信,抱着桥柱被淹死)
动词
(1) 尾随;跟踪盯梢 。如:尾其后;尾缀(尾随;跟随在后面);尾衔(相随的样子);尾犯(从犯);尾骑(跟在后面追赶的骑兵);尾尾(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
(2) 鸟兽虫鱼交配
鸟兽孳尾。——《书·尧典》
雄雌在前,孳尾成群。——《列子》
量词
(1) 相当于“头”、“条”,计数鱼的头数 。如:两尾鱼
(2) 另见
yǐ
名词
(1) 指马尾上的毛 。如:马尾罗
(2) 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如:三尾儿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1 mi3 [mi2] [沙头角腔] mui3 [陆丰腔] mui1 [梅县腔] mi1 mui1 [海陆丰腔] mi1 mui3 [mui2] [客语拼音字汇] mi1 mui1 [东莞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1 mi1 mui3 [宝安腔] m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尾 | 無匪 | 明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myoix/mvoj | mĭwə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