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兹

jiū zī [ jiu zi]
繁体 鳩茲
注音 ㄐ一ㄡ ㄗ

词语释义

“鸠兹”是安徽省芜湖市的象征。古时芜湖地势低洼,是遍生“芜藻”的浅水湖,盛产鱼类,湖畔鸠鸟繁多,林草丛生,故名“鸠兹”。

词语解释

  1. 古邑名。

    《左传·襄公三年》:“ 楚 子重 伐 吴 ,为简之师,克 鳩兹 。” 杨伯峻 注:“ 鳩兹 , 吴 邑,当在今 安徽 芜湖市 东南二十五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 陈伯璣 允衡 , 建昌 南城 人……乱后寓 黄山 ,移 鳩兹 ,再移 白下 ,贫甚。”

引证解释

⒈ 古邑名。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鳩兹。”
杨伯峻注:“鳩兹,吴邑,当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南二十五里。”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陈伯玑》:“陈伯璣允衡,建昌南城人……乱后寓黄山,移鳩兹,再移白下,贫甚。”

鸠兹的网络释义

鸠兹

  • “鸠兹”是安徽省芜湖市的象征。古时芜湖地势低洼,是遍生“芜藻”的浅水湖,盛产鱼类,湖畔鸠鸟繁多,林草丛生,故名“鸠兹”。
  • 汉字详情

    jiū [jiu]
    部首: 514
    笔画: 7
    五笔: VQ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PYM
    四角: 4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2)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鸠,鹘鸠也。——《说文》

    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维鸠盈之。

    维鸠方之。

    (3) 有“雉鸠”(普通单称鸠)、“祝鸠”、“斑鸠”等,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如:鸠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杖(刻有鸠形的杖);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

    (4) 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

    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楯,沙用鸠,山用欙。——《吕氏春秋》

    (5) 姓

    动词

    (1) 聚集,使聚在一起

    鸠,聚也。——《尔雅》

    共工方鸠僝功。——《书·尧典》。传:“聚也。”

    以鸠其民。——《左传·隐公八年》

    鸠宗族僮奴。——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鸠工(招集劳工);鸠民(聚集安定百姓);鸠率(聚合率合);鸠采(搜集);鸠聚(聚集)

    (3) 使安定

    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左传·定公四年》

    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三国魏· 张既《答文帝问苏则》

    (4) 通“究”。度量;计算

    度三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英文翻译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kau2

    宋本广韵

    zī,cí [zi,ci]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XXU
    五行:
    吉凶:
    仓颉: TVII
    四角: 80732

    详细解释

    (1) ——“龟兹”( Qiūcí):古代西域的国名,唐代征服东突厥时曾在此设郡,旧址在今新疆库东县一带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据《说文》,从艸,滋省声。本义:草木茂盛) 同本义

    兹,草木多益也。——《说文》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素问·五藏生成论》

    (2) 又如:兹兹(增加繁殖)

    名词

    (1) 年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吕氏春秋》

    (2) 草席

    蓐谓之兹。——《尔雅》。注:“兹者,蓐席也。”

    毛叔郑奉明水, 卫康叔封布兹。——《史记》

    (3) 现在;此时

    兹予大享于先生,尔祖其从与享之。——《书·盘庚上》

    代词

    (1) 这个,此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挥手目兹去。——唐· 李白《送友人》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而母立于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兹事体大(此事牵连甚广,关系重大)

    (3) 这里

    文王既没,文在不兹乎?——《论语》

    (4) 另见

    副词

    通“滋”。益,愈加

    由由乎兹免。——《管子·小问》

    行地兹远。——《管子·小匡》

    赋敛兹重。——《汉书·五行志七》

    英文翻译

    now, here; this; time, year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之平聲開口三等dzʰĭəzi/dz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