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斗,鬼声。“斗”,长柄酒勺。本义:汤勺,调羹。长柄大头)
(2) 同本义
魁,羹抖也。——《说文》
授以魁柄。——《汉书·梅福传》
太子洗马荀子骥家中以龙铜魁作食欻鸣。—— 晋· 郭璞《易洞林》
(3) 古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星,一说为北斗第一星
平旦建者魁。——《汉书·天文志》
那北斗正斜倚在紫微垣的西边上面,杓在上,魁在下。——《老残游记》
(4) 又如:魁星(即“奎宿”,原为二十八宿之一。后被古人附会为主管文运之神);魁杓(指北斗星);魁冈(河魁星与天冈星的合称);魁罡(河魁星与天罡星的合称);魁冈(北斗星的斗魁、天冈二星);魁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和第五星)
(5) 首领,领头人
诸公之间陈遵为雄,闾里之侠 原涉为魁。——《汉书·游侠传》。又如:罪魁祸首;盗魁;魁柄(比喻朝廷的大权;借喻宰相之位);魁帅(领袖,首领);魁杰(首领人物)
(6) 小丘
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 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国语》
(7) 又如:魁陵(小土丘);魁父(小丘)
形容词
(1) 居首位,第一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有也。——《吕氏春秋》
(2) 又如:魁甲(古代科举考试,称进士第一名为魁甲);魁解(“明”“清”乡试称解试,中式的举人第一名称魁解,也称解元);魁选(选中第一名。即首选);魁品(高档的品级)
(3) 高大,壮伟
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渺小丈夫耳。——《史记·孟尝君列传》
(4) 又如:魁峨(魁伟);魁肥(魁梧高大;体躯肥胖);魁堆(高突的样子);魁杰(形容身体雄伟高大。同魁伟)
(5) 杰出不凡 。如:魁士(卓然特出的人。即硕士);魁奇(杰出不同凡俗);魁彦(杰出人才);魁特(超群之人);魁儒(大学问家);魁闳(气量宏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梅县腔] kwi2 [宝安腔] kui2 [陆丰腔] kui3 [东莞腔] foi1 [台湾四县腔] ku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恢 | 苦回 | 溪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kʰuɒi | khuai/quo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2) 同本义
垒,军壁也。——《说文》
四郊多垒。——《礼记·曲礼上》
营军之垒舍。——《周礼·夏官·量人》
因垒而降。——《左传·僖公十九年》
摩垒而还。——《左传·宣公十二年》
于城内更筑坚垒。——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故垒西边。——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垒培(军营中的围墙等防御工事);垒尉(官名。掌理警卫营堡、缉捕盗贼的武官);垒和(军营的大门);垒口(营垒的入口);垒舍(犹营房);深沟高垒;两军对垒
(4) 棒球内场的一个垒 。如:在第一垒被杀出局
动词
(1) 把砖、石等重叠砌起来
请深垒固军。——《左传·文公十二年》
(2) 又如:垒城(筑垒近大城叫垒城);垒垒(相叠重沓的样子);垒断(堵截住);垒块(积石。比喻胸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垒垒(一堆一堆地丛列着);垒堆(堆积;拥挤)
(3) 通“纍”。捆绑
甲不解壘,兵不解翳。——《管子·小匡》
氐羌之虏也。不憂其壘也。——《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絫 | 力委 | 來 | 支A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支A | 止 | lyex/lvee | lĭw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齐声。本义:推开;除去)
(2) 同本义
挤,排也。——《说文》
挤,推也。——《广雅》
小人老而无子,知挤于沟壑矣。——《左传·昭公十三年》
汉军却,为 楚所挤。——《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挤住了(凑上遇上而又推脱不开)
(4) 排斥;排挤
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庄子·人间世》
抑有功而挤有罪。——《荀子·仲尼》
(5) 又如:挤抑(排挤压抑);挤撮(合伙欺负;拿捏;排挤);挤陷(排挤陷害)
(6) 毁坏;损坏
挤社稷,失宗庙。——《逸周书·武纪》
(7) 又如:挤讹头(找岔子进行敲诈勒索);挤害(挤陷。陷害)
(8) 簇聚;拥挤
乌压压挤了一屋子。——《红楼梦》
(9) 又如:挤拃(拥挤);挤匝(拥挤);挤轧(拥挤);挤拥(拥挤,拥塞)
(10) 挤压;榨取 。如:挤发(逼迫);挤洗(挤压洗净)
(11) 攒聚
那些童生…挤眉弄眼,无所不为。——《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先祖于摧。——《诗·大雅·云汉》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摧折(折断毁坏);摧剥(摧折剥落);摧烧(折断而投于火中烧毁)
(4) 摧毁,破坏,毁坏
列缺霹雳,上峦崩摧。——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摧坚(攻破敌人的坚锐部队);摧坚斩敌(破阵杀敌);摧破(摧陷攻破);摧逼(摧残)
(6) 挫败
折锐摧矜。——《楚辞·忧苦》。注:“挫也。”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贫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摧屈受挫而屈服;摧辱(挫折羞辱);摧败(击破;打败);摧锋(挫败敌军的锐气);摧锋陷阵(破敌深入)
(8) 倒塌;崩裂 。如:地崩山摧壮士死;天摧地塌;摧塌(倒塌)
(9) 悲痛,哀伤
阿母大悲摧。——《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又如:摧心(痛心。非常悲痛);摧怆(伤心);摧圮(伤痛之极);摧裂(极言悲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ui1 [陆丰腔] cui1 [客英字典] cui1 [宝安腔] cui1 [梅县腔] cui1 [台湾四县腔] cui1 [海陆丰腔] c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摧 | 昨回 | 從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dzʰuɒi | zuai/dzu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