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魅伎俩

guǐ mèi jì liǎng [ gui mei ji liang]
繁体 鬼魅伎倆
注音 ㄍㄨㄟˇ ㄇㄟˋ ㄐ一ˋ ㄌ一ㄤ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歧路灯》第九五回:“这些衙役鬼魅伎俩,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

成语用法

鬼魅伎俩作主语、宾语;用于人的动机。

引证解释

⒈ 见“鬼蜮伎俩”。

鬼魅伎俩的国语词典

暗中伤人的阴险手段。《歧路灯.第九五回》:「这些衙役鬼魅伎俩,千人一状,原也不必挂齿。」也作「鬼蜮伎俩」。

鬼魅伎俩的网络释义

鬼魅伎俩

  • 鬼魅伎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uǐ mèi jì liǎng,意思是比喻用心险恶,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同“鬼蜮伎俩”。
  • 鬼魅伎俩造句

    他心想,盗亦有道,这种鬼魅伎俩如果对老人家施展,那只怕要遭天谴啊!熊斌见他拒绝,急得一跳三尺高。
    什么是大智慧?无论任何鬼魅伎俩,阴谋陷害,终免不了被一一戡破,都不能阻止他登上王者的顶峰。
    你是何人?却不敢光明正大,只弄一些鬼魅伎俩,算不得真英雄好汉?若是识趣的,便放了我等过去,不然,定当一刀将你斩作两段!
    鬼魅伎俩,你以为我会怕你,结丹又如何?我千毒女不是吓大的!
    可惜如今的拉迪斯劳斯还太稚嫩,没有能够抓住这微小的破绽,发现西博家族的鬼魅伎俩。

    汉字详情

    guǐ [gui]
    部首: 903
    笔画: 9
    五笔: RQ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I
    四角: 265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kyoix/kvojkĭwəi
    mèi [mei]
    部首: 903
    笔画: 14
    五笔: RQ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IJD
    四角: 255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鲍照《芜城赋》

    (2) 又如:魑魅(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鬼魅(鬼怪);魅虚(老怪鬼魅名)

    英文翻译

    kind of forest demon, elf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mu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i5 [宝安腔] mui3 [梅县腔] mi5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台湾四县腔] mi5 [客英字典] m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明祕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mimiih/myh
    jì,qí [ji,q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FCY
    五行:
    吉凶:
    仓颉: OJE
    四角: 2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

    (2) 同本义

    伎,与也。——《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

    (3) 同“妓”。歌女,舞女

    伎女楼上,坐而择食。——《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4) 又如:伎人(女歌舞艺人);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

    (5) 泛指歌舞表演

    杂伎,艺以为珩。——张衡《思玄赋》。旧注:“手仗曰伎。”

    (6) 又如:伎船(以歌舞色相为业的游船);伎乐(古代俳优所奏的音乐);伎伎(形容奔走的样子)

    (7) 旧指医卜历算之类方术 。如:伎道(方术);伎数(方伎数术);伎坊(教坊)

    (8) 通“技”。技艺,本领

    无他伎。——《书·秦誓》

    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故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淮南子·道应》

    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颜氏家训·勉学》

    卜者,世之余伎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卜》

    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法言·君子》

    (9) 又如:伎痒(极想施展本领;动心);伎力(技能与勇力)

    (10) 才智;才能 。如:伎艺(技能;才艺);伎曲(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英文翻译

    talent, skill, abi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gei6
    ◎ 客家话:[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客英字典] ki3 ki1 [客语拼音字汇] gi1 [海陆丰腔] ki1 ki3 [宝安腔] ki3 | gi3
    ◎ 潮州话:g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je/giegʰĭe
    liǎng,liǎ [liang,lia]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GMW
    五行:
    仓颉: OMOB
    四角: 21227

    详细解释

    liǎ

    数量词

    (1) (形声。从人,两声。本义:两个)

    (2) 同本义 。如:咱俩;这种扣子一毛俩

    (3) 几个(泛指少数) 。如:给他俩钱儿

    (4) 另见 liǎng 注意:“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liǎng

    (2) ——见“伎俩”( jìliǎng)

    (3) 另见 liǎ

    英文翻译

    two, pair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