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哭狼嚎

guǐ kū láng háo [ gui ku lang hao]
注音 ㄍㄨㄟˇ ㄎㄨ ㄌㄤˊ ㄏㄠ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鬼哭狼嚎 guǐkū-lángháo

(1) 似鬼哭泣,如狼嚎叫。形容惨凄的哭声或悲凉的场景

将士们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一场激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井冈翠竹》
cry and whine;mail like ghosts and howl like wolves;set up terrifying cries and howl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成语辨析

嚎;不能写作“濠”。

成语用法

鬼哭狼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同“鬼哭神号”。

《捻军故事集·蔡小姐》:“山猫带着一百多人攻上去了,就像砍瓜切菜,杀得官兵鬼哭狼嚎。”
《十月》1981年第3期:“听起来鬼哭狼嚎,叫人毛骨悚然。”

⒉ 同“鬼哭神号”。

《十月》1981年第5期:“山洪下来了,一时山摇地动,鬼哭狼嚎。”

鬼哭狼嚎的国语词典

形容哭叫声凄厉。

如:「在丛林中过夜,周遭的声音就像鬼哭狼嚎一样,令人毛骨悚然。」

鬼哭狼嚎的网络释义

鬼哭狼嚎

  • 鬼哭狼嚎:汉语成语
  • 鬼哭狼嚎:克瑞格·麦克林恩执导电影
  • 鬼哭狼嚎 (汉语成语)

  • 鬼哭狼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uǐ kū láng háo,解释为如鬼哭泣,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可作谓语、定语、补语。
  • 鬼哭狼嚎的翻译

    英语: to wail like ghosts and howl like wolves (idiom)​
    俄语: кричáть и биться в пáнике

    鬼哭狼嚎造句

    我军把敌人打得鬼哭狼嚎,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人们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那么多敌人鬼哭狼嚎,败阵而逃。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狂风大作,有如鬼哭狼嚎般恐怖。
    你不要在这里鬼哭狼嚎,要让这里的人们有欢乐的气氛。
    我军的炮火锐不可当,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溃不成军。
    工农红军打得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敌人被打得屁滚尿流,鬼哭狼嚎。
    狂风卷着黄沙,鬼哭狼嚎地吹来。
    我拉小夜曲的声音很难听,像鬼哭狼嚎。
    早晨起床后,外面狂风呼啸,这声音听起来真像鬼哭狼嚎似的,真令人害怕。
    仅仅一场比赛之后,媒体就开始鬼哭狼嚎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上甘岭发起了总攻,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但是俄罗斯现在也开始对欧洲元老国家鬼哭狼嚎。
    鬼哭狼嚎: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带着恐怖的吓人面具,他冲着屋子‘鬼哭狼嚎’.
    我只是抓了他一下,结果他就开始鬼哭狼嚎。
    当她的脚趾被碰踢到时,她便鬼哭狼嚎地叫起来。
    天机崖上阴云缠绕,时有鬼哭狼嚎声传来。
    顿时爆破连连,一时鬼哭狼嚎,自己与黑狼同归于尽。
    顷刻间,天愁地惨,鬼哭狼嚎,天现黑日。

    汉字详情

    guǐ [gui]
    部首: 903
    笔画: 9
    五笔: RQC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UI
    四角: 265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2) 同本义

    鬼,人所归为鬼。——《说文》

    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载鬼一车。——《易·睽》

    为鬼为蜮。——《诗·小雅·何人斯》

    苍颉作书鬼夜哭。——《淮南子·本经》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鬼伯(鬼王);鬼雄(鬼中的强者);鬼物(鬼怪,鬼魅。有别于生人,故称鬼物);鬼教(说阴间鬼神之事)

    (4) 万物的精怪

    鬼者,老物之精也。——《论衡·订鬼》

    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礼记·祭法》

    山鬼吹灯灭,厨人语夜阑。——唐· 杜甫《移居公安山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5) 又如:鬼王(群鬼的首领);鬼车(传说中长有九头的妖鸟);鬼名(神灵统率之兵。即神兵);鬼卒(即鬼兵、神兵)

    (6) 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 ——通常用于骂人语。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

    (7) 不可告人的打算或计谋 。如:捣鬼;心里有鬼

    (8) 用于对小孩等表示爱昵的称呼 。如∶小鬼;机灵鬼

    (9) 对人表示轻蔑的称呼。如∶小气鬼,吝啬鬼

    (10) 蠢人,莽汉—— 用于骂人话 。如:死鬼;老鬼

    (11) 姓

    形容词

    (1) 隐密不测

    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韩非子·八经》

    (2) 又如:鬼促促(鬼鬼祟祟);鬼诨(应酬;应付);鬼慌(暗里着急;心慌)

    (3) 慧黠,机警

    这孩子真鬼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唐· 岑参《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

    (4) 又如:鬼工(形容制作的精巧,非人力所能及);鬼才(才情怪谲,资质出众的人);鬼幻(似鬼神般变化莫测);鬼出电入(比喻出没迅速而难测)

    英文翻译

    ghost; spirit of dead; devil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i3 [客英字典] kwui3 [海陆丰腔]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ui3 [梅县腔] gwi3 [陆丰腔] gui3 [台湾四县腔] gui3 [东莞腔] gui3 [宝安腔] g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kyoix/kvojkĭwəi
    [ku]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KDU
    五行:
    仓颉: RRIK
    四角: 66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 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 同本义(有声有泪)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3)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5) 又如:哭先祖

    (6) 歌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英文翻译

    weep, cry, wail

    方言集汇

    ◎ 粤语:h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k7 [陆丰腔] kuk7 [梅县腔] kuk7 [宝安腔] kuk7 [客英字典] kwuk7 [东莞腔]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kug5 [海陆丰腔] kuk7 [台湾四县腔] kuk7
    ◎ 潮州话:kog4 kao3(khok k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空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kʰukkhuk/quk
    láng [lang]
    部首: 324
    笔画: 10
    五笔: QTY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IAV
    四角: 43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 同本义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3)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4) 即俍人 。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5) 星名。即天狼星 。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6) 姓

    形容词

    (1) 凶狠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2)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3) 急快 。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4) 散乱,困窘 。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5) 笨,拙 。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英文翻译

    wolf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long3 [东莞腔] long2 [沙头角腔] long2 [宝安腔] long2 [海陆丰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台湾四县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客英字典]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魯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langlɑŋ
    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17
    五笔: KYPE
    五行:
    仓颉: RYRO
    四角: 600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豪声。本义:吼叫;鸣叫)

    (2) 同本义

    昼夜风不止,寒树嚎未休。——梅尧臣《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3) 又如:嚎啸(呼啸);鸡嚎天欲白

    (4) 大声哭喊。同“号”

    终日嚎而嗌不嗄。——《老子》

    (5) 又如:嚎呼(大声哭叫呼唤);嚎咷(嚎啕。大声哭);嚎嚷(号哭叫嚷);嚎天动地(嚎天喊地。大声哭叫)

    英文翻译

    cry loudly, yell, scream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u2 ho2 [客英字典] hau2 [宝安腔]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au2 ho2
    ◎ 潮州话: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

    鬼哭狼嚎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