鬏髻

jiū jì [ jiu ji]
注音 ㄐ一ㄡ ㄐ一ˋ

词语释义

1.脑后头发盘成的髻。 2.明代已婚妇女的主要首服。

词语解释

  1. 脑后头发盘成的髻。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三折:“油掠的鬏髻儿光,粉搽的脸道儿香。”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人道我是油鬏髻的魔王,真是个粉骷髏的太岁。” 许地山 《归途》:“黑滑的鬏髻早已剪掉,剩下底只有满头短乱的头发。”

引证解释

⒈ 脑后头发盘成的髻。

元无名氏《连环记》第三折:“油掠的鬏髻儿光,粉搽的脸道儿香。”
明张四维《双烈记·引狎》:“人道我是油鬏髻的魔王,真是个粉骷髏的太岁。”
许地山《归途》:“黑滑的鬏髻早已剪掉,剩下底只有满头短乱的头发。”

鬏髻的网络释义

鬏髻

  • 䯼髻从宋代的特髻、冠子发展而来,是明代已婚妇女的主要首服。
  • 汉字详情

    jiū [jiu]
    部首: 1001
    笔画: 19
    五笔: DETO
    五行:
    仓颉: SHHDF
    四角: 72989

    详细解释

    名词

    头发盘成的结 。如:鬏髻(头发盘成的结)

    英文翻译

    a coiffure on top of the head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即由平聲開口三等tsĭəuciu/ziou
    [ji]
    部首: 1001
    笔画: 16
    五笔: DEFK
    五行:
    仓颉: SHGR
    四角: 72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 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结);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英文翻译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topknot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海陆丰腔] gi5 giet7 [宝安腔] gi5 [陆丰腔] gi5 [台湾四县腔] gi5 giet7 [梅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东莞腔]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詣齊開去聲開口四等kieikeh/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