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碌碌

gū lù lù [ gu lu lu]
注音 ㄍㄨˇ ㄌㄨˋ ㄌㄨˋ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骨碌碌 gūlulu

(1) 转动很快的样子

那男孩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了几下,思考看怎么回答陌生人提出的这个古怪的问题
move quickly

词语解释

  1. 亦作“骨淥淥”。亦作“ 骨鲁鲁 ”。亦作“ 骨嚕嚕 ”。滚转貌。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三折:“諕得 项王 在坐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死尸骸骨鲁鲁滚到四、五番。”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气勃勃堵住我喉咙,骨嚕嚕潮上痰涎沫。”《水浒传》第一○二回:“那双眼睛,骨渌渌的把 王庆 从头上直看到脚下。” 明 沉自徵 《霸亭秋》:“骨碌碌好一片大江也呵。”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那两朵圆花就是乌溜溜骨碌碌的一对眼睛。”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涧中有石鳞次,水流其间……或有乘牛过者,牛皆促歛四蹄,跳跃而过。或失,则随流而下。见者皆以为笑。彼人谚曰:‘跳石牛骨碌,好笑好笑。’”《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连忙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察看动静。” 叶圣陶 《倪焕之》三:“他怅然回转头来,只见校长的眼睛骨碌骨碌对他转,像躲在树丛中的猫头鹰。”

  2. 象声词。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羿 听到自己的肚子里骨碌骨碌地响了一阵,便在马上焦躁了起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骨淥淥”。亦作“骨鲁鲁”。亦作“骨嚕嚕”。

⒉ 滚转貌。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諕得项王在坐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死尸骸骨鲁鲁滚到四、五番。”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气勃勃堵住我喉咙,骨嚕嚕潮上痰涎沫。”
《水浒传》第一〇二回:“那双眼睛,骨渌渌的把王庆从头上直看到脚下。”
明沉自徵《霸亭秋》:“骨碌碌好一片大江也呵。”
茅盾《小圈圈里的人物》:“那两朵圆花就是乌溜溜骨碌碌的一对眼睛。”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涧中有石鳞次,水流其间……或有乘牛过者,牛皆促歛四蹄,跳跃而过。或失,则随流而下。见者皆以为笑。彼人谚曰:‘跳石牛骨碌,好笑好笑。’”
《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连忙一骨碌从床上爬起,察看动静。”
叶圣陶《倪焕之》三:“他怅然回转头来,只见校长的眼睛骨碌骨碌对他转,像躲在树丛中的猫头鹰。”

⒊ 象声词。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羿听到自己的肚子里骨碌骨碌地响了一阵,便在马上焦躁了起来。”

骨碌碌的国语词典

不断滚动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被丁言志搡了一交,骨碌碌就滚到桥底下去了。」也作「骨里骨碌」、「骨骨碌碌」。

骨碌碌的网络释义

骨碌碌

  • 骨碌碌是一个形容词。
  • 骨碌碌的翻译

    英语: (onom.)​ rolling around, spinning, also spoken pr. [gu3 lu1 lu1]

    骨碌碌造句

    她那双乌黑晶亮的眼睛,骨碌碌地打转,显得很机灵懂事。
    我一脸媚笑,眼珠子骨碌碌在他身上打转,故意把自己的手和他放到一块,彻底诠释什么叫层次分明。
    阿扁的眼睛骨碌碌地转过两圈,权衡利害得失,快步上前道“杀鸡焉用宰牛刀,腾田君,这小就由小生来对付吧?”。
    随着马悍一挥手,山坡骨碌碌滚下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阿苏拾起一看,脱口惊呼“这是乌麻头领的金环!”。
    落枫眼睛骨碌碌的转动,内心想到这老家伙铁定有办法让他少走弯路,加之得此魂技,稍微示弱也无妨,大丈夫能屈能伸。
    我们在收票口装成寻找衣服的每个口袋。在那时间里站员以怀疑的眼神骨碌碌地盯著我们的样子。
    那女子清喝一声,只见不远处的磐石之上隐约飞来一只黄毛鹦鹉,随后落在了那女子的削肩之上,骨碌碌地朝董永瞪来。
    一只美丽的蜻蜓落在阳台的花盆上。它全身是红色的,身上还有一道道花纹,两对又长又薄的翅膀显得十分轻巧,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透明,圆溜溜的脑袋骨碌碌地转动着,显得玲珑而又滑稽。
    那是去年夏天,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亲眼瞧见了那些燕子,它们的羽毛黑亮黑亮的,像漆黑的夜空。它们的嘴尖尖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着,十分可爱。
    小青摇摇头,一脸惶急,望着秦天,眼眶中的泪珠却骨碌碌地转着。
    将马匹赶下来套上车,东西搬下船放车上,付了船夫几个大子儿,便驾着板车,一路骨碌碌往廉县走去。
    看见乔情风一副想咬人的样子,少女骨碌碌地大眼一转,故作正儿八经道“你说这把剑是你的?好,现在给你一个机会,你拿出证据来!”。
    她的右手抓住悬崖上的藤萝,两只光脚扣在凸起的小石块上,两只眼睛骨碌碌地盯着石缝边的野果,她的左手,正努力地伸向石缝边的野果……
    我有一个可爱的弟弟,圆圆的脸蛋,细长的眉毛下长着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你要是问一个问题,他那黑葡萄似的眼珠便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着。

    汉字详情

    gǔ,gū [gu]
    部首: 902
    笔画: 9
    五笔: ME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BB
    四角: 77227

    详细解释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冎( guǎ),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ne; skeleton; frame, frame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gw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忽入聲合口一等kuotkuət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XIY

    英文翻译

    rough, uneven, rocky; mediocre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XIY

    英文翻译

    rough, uneven, rocky; medio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