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名词
(1) (会意。从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kuot | kuə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和灰
形容词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动词
(1) 烧毁;燃烧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丰腔] f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灰 | 呼恢 | 曉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huai/xuoi | xu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林 | 力尋 | 來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m | l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