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崖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骨捱捱 ”。 瘦削貌。 元 张可久 《殿前欢·秋思》曲:“写新愁,一声羌管满天秋,骨崖崖人比山容瘦。” 元 谷子敬 《集贤宾·闺情》套曲:“骨捱捱削了玉肌,瘦懨懨宽了绣衣。”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骨捱捱”。瘦削貌。
引元张可久《殿前欢·秋思》曲:“写新愁,一声羌管满天秋,骨崖崖人比山容瘦。”
元谷子敬《集贤宾·闺情》套曲:“骨捱捱削了玉肌,瘦懨懨宽了绣衣。”
明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骨崖崖,难扶持的病身。”
骨崖崖的国语词典
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出》:「骨崖崖难扶持的病体,战钦钦难挨过的时和岁。」也作「骨岩岩」。
骨崖崖的网络释义
骨崖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名词
(1) (会意。从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2) 同本义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ut7 [客语拼音字汇] gud5 [海陆丰腔] gut7 [客英字典] gwut7 [台湾四县腔] gut7 [东莞腔] gut7 [宝安腔] gut7 [陆丰腔] gut7 [梅县腔] g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骨 | 古忽 | 見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kuot | kuə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厓(
)声。本义:岸;水边)(2) 同本义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 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徐霞客游记》
(3) 又如:崖谷(悬崖深谷);崖口(山崖间的豁口);崖垠(山崖的边际);崖畔(山崖边);崖岭(高崖峻岭);崖穴(山洞)
(4) 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 。如:崖际(边际)
形容词
言人性格孤高 。如:崖异(乖异。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崖然(傲岸矜持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n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宝安腔]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ai2 na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宜 | 魚羈 | 疑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ngie/ngye | ŋĭ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厓(
)声。本义:岸;水边)(2) 同本义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 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侧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徐霞客游记》
(3) 又如:崖谷(悬崖深谷);崖口(山崖间的豁口);崖垠(山崖的边际);崖畔(山崖边);崖岭(高崖峻岭);崖穴(山洞)
(4) 泛指事物的边际;界域 。如:崖际(边际)
形容词
言人性格孤高 。如:崖异(乖异。指人性情、言行不合常理);崖然(傲岸矜持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ngai2 [梅县腔] ngai2 [海陆丰腔] ngai2 n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宝安腔] ngai2 [客英字典]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ai2 na2
◎ 潮州话:ng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宜 | 魚羈 | 疑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B | 止 | ngie/ngye | ŋĭe |